首页成语词典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时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ù jū yú shí不拘于时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jí shí yīng lìng及时应令与季节时令相适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shí yì shì shū时异势殊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明·张居正《答朱谨吾辞建亭》:“时异势殊,陵谷迁变。”
nián fēng shí rěn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shí yí shì qiān时移势迁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zuò shī shí jī坐失时机坐:徒然,白白地。白白地失去好机会。《星火燎原·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但他主张向外发展是对的,而我们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时机则是错误的。”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jūn yī shí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guò shí huò过时货指已经流行过的东西。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7章:“你领这么多过时货,卖给谁呀?”
suí dì suí shí随地随时见“随时随地”。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shí guāi yùn guāi时乖运乖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qiān yán guò shí迁延过时迁延:拖延。拖延错过时机。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营治》:“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wán shí ài rì玩时愒日亦作“玩时贪日”。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清·谭嗣同《仁学》:“由此类推,无往而非玩时愒日,即幸而得至百年,无形中已耗强半。”
zāo féng shí huì遭逢时会同“遭遇际会”。郑振铎《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
xuān xiāo yī shí喧嚣一时喧嚣:叫嚣。叫嚣了很短的时间。指昙花一现的事物。《魏书·韩麒鳞传》:“长矜争之心,恣喧嚣之慢。”
shùn shí shī yí顺时施宜时:时势;施:施行。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
qiè hé shí yí切合时宜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hōng dòng yī shí轰动一时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shí yí sú yì时移俗易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fēng yǔ shí ruò风雨时若《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wán suì yī shí玩岁愒时同“玩岁愒日”。元·揭傒斯《刘福墓志铭》:“愚卤鄙陋者,或媮嫚优游得以玩岁愒时,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
shí guāi yùn zhuō时乖运拙拙:劣,不好。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元 无名氏《娶小乔》头折:“争奈我时乖运拙难前进,几时能够朝帝阙受君恩。”
tóng shí bìng jǔ同时并举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kè bù dài shí刻不待时谓时间紧迫。《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gǎn shí máo赶时髦采用时兴的方式或时髦的款式,指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朱自清《重庆行记》:“三十年就靠那一件衣服,他是不是赶时髦。”
rì xǔ duō shí日许多时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xiāng shí ér dòng相时而动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shǎng bù yú shí赏不逾时谓及时行赏。《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fēng shā suí shí丰杀随时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晋书·礼志》:“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盖有由也。”
chuǎi shí duó lì揣时度力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shí guāi yùn jiǎn时乖运蹇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蹇:不顺利。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mǐn shí bìng sú悯时病俗指忧虑时俗。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chuán sòng yī shí传诵一时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鲁迅《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
yǔ shí fǔ yǎng与时俯仰时:时势;俯仰:随宜应付。跟着世风进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qiān suì yī shí千岁一时犹千载一时。《晋书·慕容云载记》:“机运难邀,千岁一时,公焉得辞也。”
míng zào yī shí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名震一时名声震动当时社会。《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zūn yǎng huì shí遵养晦时同“遵养时晦”。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shí shí dá wù识时达务认清时势,通达事务。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bù shī shí jī不失时机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tián yuè sāng shí田月桑时泛指农忙季节。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miào jué shí rén妙绝时人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shēng bù yù shí生不遇时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汉 袁康《越绝书 越绝德序外传记》:“吾先得荣后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后遭险,君之易移也已矣,生不遇时,复何言哉。”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好女不穿嫁时衣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bù wù nóng shí不误农时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kuāng shí jì sú匡时济俗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wán rì liáng shí玩日愒时犹言玩时愒日。清·谭嗣同《兴算学议·浏阳兴算学记》附录《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其质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时并无门径,应避贤路,兼重既禀,若是者去;规避不与者,亦即开缺。”
sì shí chōng měi四时充美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wú shí wú kè无时无刻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dìng shí zhà dàn定时炸弹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wéi shí shàng zǎo为时尚早不适时,还早了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shí rì hé sàng时日曷丧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语出《书 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
jiàn shí zhī jī见时知幾时:时势,时世;幾:细微的迹象,先兆。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幾之变也。”
yùn jiǎn shí dī运蹇时低同“运蹇时乖”。明·谢谠《四喜记·翠阁耽思》:“相抛万里,想合受凄凉,是我运蹇时低。”
xuǎn hè yī shí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一时:一个时期。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jì shí zhěng shì济时拯世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shí chù jǔ yíng时绌举盈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清 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yī shí qiān zǎi一时千载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极言机会难得。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shí bù zài lái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chéng shí chéng shì乘时乘势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孟子 公孙丑上》:“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dòng bù shī shí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luò huā shí jié落花时节春末。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dài shí ér dòng待时而动等待时机然后行动。《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yǔ yáng shí ruò雨旸时若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shí shí kè kè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hàng mù shí jiān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庄周《庄子 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tiān xíng shí qì天行时气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kuáng shí huò zhòng诳时惑众指欺骗迷惑世人。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shí yǐn shí xiàn时隐时现现:显露。时而隐没时而现出。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现,托赤松以自保。”
yǔ shí xiāo xi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zhū qiú wú shí诛求无时诛求:苛求。勒索。不断地进行勒索,没有满足的时候。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liáng shí měi jǐng良时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yī shí zhī xiù一时之秀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shí guāi yùn chuǎn时乖运舛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yùn zhuō shí guāi运拙时乖同“运蹇时乖”。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qiān gǔ yī shí千古一时喻指难得的机会。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chāng jué yī shí猖獗一时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mìng jiǎn shí guāi命蹇时乖命运不济,遭遇坎坷。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只恐命蹇时乖,且自存心守己。”
yī shí zhī xuǎn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cuō tuó shí rì蹉跎时日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qiè shí sì bào窃时肆暴老鼠放肆地偷吃东西。比喻得势时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shùn shí suí sú顺时随俗顺应时势,随从习俗。《陈书·姚察传》:“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其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huáng jīn shí jiān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lì shí jí wù利时及物救世济物。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shí shí tōng biàn识时通变见“识时达变”。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尔祖子文,为楚名臣,识时通变。”
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zūn shí yǎng huì遵时养晦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kuí shí dù shì揆时度势审度时势。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bù shì shí yí不适时宜适: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和趋势。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九节:“‘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guàn jué yī shí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yǒu yào yú shí有要于时对当时有需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shí hé suì fēng时和岁丰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sì shí zhī qì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时势造英雄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xiǎo shí liǎo liǎo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