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 xíng ér qián膝行而前 |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
jiè shuǐ xíng zhōu借水行舟 | 见“借水推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
xiū shēn jié xíng修身洁行 |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shān xíng hǎi xiǔ山行海宿 |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xíng hé qū tóng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 |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 |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xíng bù fù yán行不副言 | 谓言行不一。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 |
dāng háng chū sè当行出色 | 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师老爷吃上这袋烟,越发谈得高兴了,道是今年的会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当行出色。” |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yán fāng xíng yuán言方行圆 |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
cái xiǔ xíng huì材朽行秽 | 谓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 |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 |
jiā zhǔ xíng lìng挟主行令 |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
fèng xíng gù shì奉行故事 |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
biàn yí xíng shì便宜行事 | 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 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
zì xíng wú jì恣行无忌 | 恣:放纵,无拘束;忌:顾忌,畏惧。形容随意作恶,毫无顾忌。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yán néng jiàn xíng言能践行 | ||
gé xīn yì xíng革心易行 | 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
héng xíng wú jì横行无忌 |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干坏事;无忌:肆无忌惮。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 | 《明史 赵南星传》:“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 |
bián yú shī xíng便宜施行 |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史记 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
yán duō shāng xíng言多伤行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
xiāo xíng fàn zhuàn萧行范篆 | 萧:南朝宋代书法家萧思话;范:南朝宋代书法家范晔。萧擅长行书,范精于小篆。 |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
xíng yún liú shuǐ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ròu tǎn xī xíng肉袒膝行 | 肉袒:光着身子;膝行:双腿跪着向前挪动。脱衣裸体,双腿跪着向前挪动,以示顺从降服或认罪。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宁王大喜,依了他计,相约次日早朝,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错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 |
huà bù zài háng话不在行 | 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 |
xíng jiàn zuò shǒu行监坐守 | 监:监视;守:看守。指对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严密地监视和看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着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着你迤逗的胡行乱走?” |
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jié jiǎn gōng xíng节俭躬行 | 节俭:节省,节约;躬:亲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清·顾炎武《骊山行》诗:“贤妇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
zì lǐ háng jiān字里行间 | 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 南朝 梁 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
suí háng jiù shì随行就市 |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 |
láng xīn gǒu xíng狼心狗行 |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 | 《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
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蛇行 |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zuò chóu xíng tàn坐愁行叹 | 坐着发愁,走着叹息。形容终日愁苦,郁郁寡欢。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xī yǔ shé xíng膝语蛇行 |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
wēi fú sī xíng微服私行 | 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
shēng huá xíng shí声华行实 | 声: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声望很高,品行朴实。 | 唐·韩愈《举荐张藉状》:“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
zhòu fú yè xíng昼伏夜行 | 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
kǎn zhǐ liú xíng坎止流行 |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xíng jiān mài qiào行奸卖俏 | 谓恣淫行邪,弄姿作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那张荩及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 |
héng xíng ào jié横行奡桀 | 横行:不循正道而行;奡: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桀:夏桀,暴君。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 | 清·洪昇《长生殿·侦报》:“一任他横行奡桀。”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琦行 |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
yīn gōng xíng sī因公行私 | 见“因公假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
xié xíng héng zhèn斜行横阵 |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 宋·苏轼《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
shěn shèn xíng shì审慎行事 |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 |
shé xíng shǔ bù蛇行鼠步 | 步:步行。形容谨小慎微。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乔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 |
yīn fú wēi xíng阴服微行 |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 |
yán xíng bù yī言行不一 |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xíng cái mǎi miǎn行财买免 | 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
léi lì fēng xíng雷厉风行 |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
bīng xíng guǐ dào兵行诡道 |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
yán tīng shì xíng言听事行 | 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
gāo shì zhī xíng高世之行 | 高世:超出世人;行:行为。超出世俗的行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盖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
gū lǚ wēi xíng孤履危行 | 谓行为孤高独特。 |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wén xíng chū chǔ文行出处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lì xíng chāi shì例行差事 | 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 |
zhí yán wēi xíng直言危行 | 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 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
kùn zhī miǎn xíng困知勉行 |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qī háng bà shì欺行霸市 | 欺压同行,称霸市场。 | 王朔《橡皮人》:“老林他们就是这路人,低买高卖,欺行霸市,小型的‘欧佩克’。” |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为 | 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
qián dé yǐn xíng潜德隐行 |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
zhī zhī fēi nán,xíng zhī bù yì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
lì dǔn xíng mián立盹行眠 | 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
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huò huì gōng xíng货贿公行 | 同“贿赂公行”。 | 《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
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耻 |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yā bù é xíng鸭步鹅行 |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
wén rén wú xíng文人无行 |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
dāng xíng běn sè当行本色 |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 |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
jiǎo qíng shì xíng矫情饰行 | 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 《隋书 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
fáng xīn shè xíng防心摄行 | 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 |
xíng sī zuò yì行思坐忆 | 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 宋 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xíng zé sī yì行则思义 | 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 |
cǎo shuài xíng shì草率行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 |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言必信,行必果 |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jì xūn xíng shǎng计勋行赏 | 同“计功行赏”。 | 《旧唐书·房玄龄传》:“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
zhǒu xíng xī bù肘行膝步 | 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啮指截发,不可算数。” |
jiā yán shàn xíng嘉言善行 | 美善的言行。 | 宋 曾巩《<新序 目录>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
shí háng jù xià十行俱下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 |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 | 《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yán xìn xíng guǒ言信行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cái mào xíng wěi材茂行絜 |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
xíng cáng yòng shě行藏用舍 |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 |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xiàng jī xíng shì相机行事 | 相:察看;机:时机。看着机会灵活地做事情。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吴用听罢,对宋江计议,便唤时迁、石秀近前密语道:‘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
kàn fēng xíng shì看风行事 | 看:观察,估量。比喻做事灵活机动。 |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许多专制国家,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 |
yán xíng bù fú言行不符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xíng zhù zuò wò行住坐卧 | 指一举一动。 | 《大承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 |
jǔ bù fāng xíng矩步方行 |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
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有尺水行尺船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xíng jùn yán lì行峻言厉 | 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yì jǐn zhòu xíng衣锦昼行 | 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同“衣绣昼行”。 | 宋 叶適《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大父康伯,相高宗,值逆亮送死,竭臣子力,赖累圣威灵,幸而破虏。临内禅,特诏定第,自请退休,得守乡社。都人称赞曰:‘所谓衣锦昼行者也。’” |
fēng xíng cǎo yǎn风行草偃 |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