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íng yú zhī huà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招之不来,麾之不去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zuǒ quàn zhī cāo左券之操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左联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tān mò zhī fēng贪墨之风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bì zhī ruò měi避之若浼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lěi nòu zhī jiào耒耨之教耒耨:农具。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měi qín zhī xiàn美芹之献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pí ròu zhī tàn脾肉之叹脾:通“髀”,大腿。指痛惜光阴虚度,思欲有所作为。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fǔ bì zhī xūn辅弼之勋辅:辅助;弼:纠正。辅助国家的功绩。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zhōng xīn cáng zhī中心藏之中心:内心,心中。深深地记在心里。《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xué chǔ zhī tú穴处之徒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yán zhī bù yù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bǎi nián zhī yè百年之业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qiān lǐ zhī jū千里之驹驹:少壮马。比喻英俊的少年。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之凫乎?”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mò nì zhī yǒu莫逆之友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隋书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qióng tú zhī kū穷途之哭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tài rán chǔ zhī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wú néng zhī bèi无能之辈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岳飞真乃无能之辈。”
xuān yóu zhī shǐ轩輶之使轩輶:古代士大夫乘坐的车;使:使者。指帝王的使臣。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轩輶之使,旁午于道。”
lǐ yí zhī bāng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xù fú zhī ēn煦伏之恩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pián zhī zhī láo胼胝之劳胼胝: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形容极为辛苦。《梁书·贺琛传》:“不惮胼胝之劳,不矢癯瘦之劳。”
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xiāng qū zhī yù乡曲之誉乡曲:乡里。同乡的称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ē bǎo zhī láo阿保之劳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dù yóu zhī lù杜邮之戮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jí zhī ruò chóu疾之若仇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bù shí zhī cí不实之词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tiān rén zhī jì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qiān qiū zhī hòu千秋之后人死后的婉称。西汉·司马迁《史记》:“千秋之后,传梁王。”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同“成风斤”。
shī jiū zhī píng尸鸠之平尸鸠:亦作“鸤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比喻一视同仁。亦作“尸鸠之仁”。《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亨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
zhèng qì zhī gē正气之歌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zhèn guó zhī huàn振国之患振:拯救;患:灾难,祸患。拯救国家的祸息。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雄,振国家之患。”
zhǒu yè zhī xià肘腋之下肘腋:胳膊肘与胳肢窝。比喻切近的地方。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sāng jiān zhī yuē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清·唐仲冕《介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qiū háo zhī mò秋毫之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chū nà zhī lìn出纳之吝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chǐ cùn zhī dì尺寸之地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yú rén zhī lì渔人之利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mǔ nán zhī rì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bàn miàn zhī jiāo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sàng jiā zhī quǎn丧家之犬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shòu zhī zú zhī yào售胝足之药胝: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指卖狗皮膏药骗人。《厅史》:“昔人有以胝足之药售于市者,辄揭扁于门曰:‘供御。’”
jì qún zhī jiāo纪群之交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三国志·魏书·陈群传》:“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
shǒu qiū zhī qíng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qín jìn zhī yuán秦晋之缘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wū hé zhī zhòng乌合之众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qí xī zhī jǔ祁奚之举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zhī rén zhī shù知人之术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zhù shí zhī jì柱石之寄寄:寄托。比喻国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hóng jiàn zhī yí鸿渐之仪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周易 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jí rén zhī nán急人之难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shuāng lù zhī sī霜露之思对父母先祖的思念。《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diǎn tóu zhī jiāo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chí píng zhī lùn持平之论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fǎn bǔ zhī ēn返哺之恩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yīng quǎn zhī cái鹰犬之才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fù sú zhī lèi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
hè hè zhī guāng赫赫之光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汉 杨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huī jiù zhī tòng炊臼之痛比喻丧妻。同“炊臼之戚”。清 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中:“辛丑仲春,余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诗甚多。”
tuò chí zhī shì跅驰之士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dàn xī zhī wēi旦夕之危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píng yōng zhī bèi平庸之辈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
xiè hé zhī rèn燮和之任燮和:协调,和顺。协调国家上下的责任。比喻宰相的任职。《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wàng yún zhī qíng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tóu zhù zhī yí投杼之疑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liàn zhī wèi dìng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bào zhù zhī xìn抱柱之信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xīn zhī guān zé sī心之官则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hào rán zhī qì浩然之气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fù zhī dù wai付之度外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yí sì zhī jiān疑似之间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
dǒu shāo zhī bèi斗筲之辈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dùn tiān zhī xíng遁天之刑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同“之死靡它”。《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běi mén zhī guǎn北门之管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rén shǔ zhī tàn人鼠之叹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dǒng hú zhī bǐ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diào yóu zhī dì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yī miàn zhī shí一面之识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yàn wǎn zhī huān燕婉之欢燕婉:像燕子那样温婉和谐。比喻和谐温婉的夫妻之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秦晋同盟,成两姓绸缪之好;朱陈媲美,缔百年燕婉之欢。”
péng dǎng zhī zhēng朋党之争朋党:指同类人结成的团体。指为自私目的而结合起来的集团间的争斗。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mò lù zhī nán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liù hé zhī nèi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gāo shān yǎng zhī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zhú lín zhī yóu竹林之游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yī piān zhī lùn一偏之论偏于一面的议论。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chuǎn xī zhī jī喘息之机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