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

[元代]:偰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山雨”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

我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注释

钓船:渔船。

“山雨”鉴赏

赏析

历来写山雨的诗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本诗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论者称为“纯乎天籁”。

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人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一夜”写其持续时间之久,“怒号”言其发出响声之大,让人于冥冥之中去想像山中夜雨的情状。

后两句脉断意连,巧妙地运用“水涨船高”的生活体验,以只觉船高的亲身感受,来反跌出不知溪涨的视觉不足。究其本意,原不是不知“溪水长”,只是为了要强调“钓船高”的特殊感觉,才故意先说不知,然后才让“只觉”来表达不知之知。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小诗颇可玩味的还有“钓船”两字。中国古代文人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车马喧闹的世俗,常浪迹江湖,隐居山林,寻找一种樵唱渔歌式的生活情趣。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他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由此二字,人们可以想见他白天垂钓于山溪、夜间泊眠于钓船的旷放。如果将此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由此可知,此诗的好处除了它不加雕饰的“纯乎天籁”之外,还在于意境超然、韵味悠长,表现出明人追慕唐诗的一种明显意向。

创作背景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红巾军克上都,逼大宁,偰伯辽逊为避乱,携子弟逃至高丽。诗是作者避居高丽时的作品。本诗形象生动,语调明快,不假雕饰,纯乎自然之趣,写得十分含蓄。但诗中其实表达了内心的凄凉苦寂,隐含着对时局的忧患。

偰逊简介

元代·偰逊的简介

偰逊

偰(xiè)逊(1319~1360),元代诗人。字公远,又字伯僚。高昌维吾尔族。偰哲笃长子。寓居溧阳(今属江苏)。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进士,任翰林应奉,迁宣政院断事官经历。选为端本堂正字。曾出守单州。元末以尚宾出使高丽,逢元朝鼎革,便留高丽不还,被封为高昌郡公。他的诗集名为《近思斋逸稿》,但国内已无传本。小诗《山雨》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按:偰逊字伯僚,又作百辽。

...〔► 偰逊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山雨

元代偰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谒金门·五月雨

明代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咏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

宋代范成大

隤云暧前驱,连鼓讧后殿。

骎骎失高丘,扰扰暗古县。

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

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

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

圆漪晕雨点,溅滴走波面。

伶俜愁孤鸳,飐闪乱饥燕。

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

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

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

咿哑啸簧鸣,轣辘连锁转。

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

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

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

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

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代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太平洋遇雨

近现代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小雨

宋代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望海楼晚景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苦雨初霁

宋代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