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粲的诗 > 从军诗五首·其五

从军诗五首·其五

[两汉]:王粲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从军诗五首·其五”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忧心忡忡走在荒野之路,缓缓而行我满心忧愁。

四面环望不见人家烟火,看见的只有那荒林山丘。

城郊长遍了树丛杂草,小道荒芜没有人行走。

芦荻蒲草遮满了河面,苇草顺着水势向下流。

夕阳西下凉风吹起,风吹小船行驶轻悠悠。

寒秋之蝉在树头鸣叫,白鹳天鹅在高空遨游。

我的心头有许多忧愁,泪水纷纷落下很难止住。

早上进入了谯郡境地,豁然开朗叫人解除了烦忧。

雄鸡唱晓传遍了四面八方,田地里庄稼长得绿油油。

城里镇上屋含遍布,男男女女行走街头。

如果不是有圣贤治国,谁能够将这福分享受。

古时的诗人曾称美乐土,虽是行客我也愿在此长留。

注释

悠悠:忧思的样子。涉:徒步渡水,此处意为徒步行走。

靡(mí)靡:行路迟缓。《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

烟火:人烟。

但:只。丘:小山包。

城郭:内城和外城。此泛指城邑。榛(zhēn)棘(jí):丛生的树木和野草。

蹊(xī)径:小路。由:经过。

雚(huán):芦类植物,幼时叫蒹,长成后称雚。蒲:水生植物,即蒲草。竟:遍布。广泽:浩渺的水泽。

葭(jiā)苇:初生的芦苇,此处泛指苇草。

夕:日落的时候。

漂吾舟:风吹船行疾速,故有漂浮之感。

寒蝉:秋后的蝉。

鹳(guàn)鹄(hú):这里泛指大鸟。摩天:迫近于天,形容很高。

客子:旅居异乡的人。此处为诗人自称。

收:结束,停止。

谯(qiáo):郡名,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bó)县。

旷然:豁然开朗。

达:及。四境:四方,各处,指谯郡地界。《孟子·公孙丑下》:“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黍(shǔ)稷(jì):两种谷物,此泛指庄稼。盈:满。原畴:田野。

馆宅:房舍。廛(chán)里:古代城镇里住宅的通称。

士女:男子和女子。馗(kuí):通“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自非:假如不是。圣贤:指曹操。

斯:这。休:美善,指和乐美好的生活。

诗人:指《诗·魏风·硕鼠》的作者。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诗·魏风·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客:指诗人自己。

“从军诗五首·其五”鉴赏

赏析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征吴途中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开头二句先点出自己的感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接着,作者以沉痛的笔调具体地描绘了饱受战火蹂躏的残破河山:“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人烟断绝,空旷孤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昔日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的城镇,此时成了一片废墟。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国破家亡,这正是动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雚蒲”六句,诗人把镜头从远处拉回到身边,对周围的环境作进一步的渲染。蒲苇满泽的荒野,黄昏时分的凉风,随波漂浮的扁舟,凄厉哀鸣的寒蝉,凌空飞翔的鹳鹄,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身处此境的“客子”,当然要“泪下不可收”了。这里的景物并不是随意拾掇的,而是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需要精心选择的。当然,这也是为反对军阀混战这个主题服务的,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言辞,但诗人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因而句句都隐含着批判的锋芒。

然而,重重黑暗的尽头,忽然透出了一道曙光。在弥望的荒芜焦土之中,一片充满生气的乐土,出现在面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谯郡——曹操的故乡。“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是作者的总体感受,一踏上谯郡的地界,所有的忧愁便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这与前半部分的“靡靡我心愁”截然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另一番光景:先写质朴的田园风光:“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宁静、富庶、和睦,便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者所表现的画面和所寄寓的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稍带夸张的现实,接着,作者又写到繁华的都市风貌:“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谯郡是曹操的故乡,诗人把谯郡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然是对曹操的热烈歌颂,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总是热切盼望出现一位好皇帝,治理好天下,使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这种写法,也并不是不自然的。最后,诗人对这理想乐土发出了由衷赞美:“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乐土”,是作者所向往的幸福之地。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客居异地总是不愿久留的。诗人自己在流寓荆州时也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可是此诗结尾却说: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也愿意长久地生活在这里。这就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此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荒土和乐土的对照,表达自己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幸福安定生活的愿望。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意图。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王粲简介

两汉·王粲的简介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 王粲的诗(9篇)

猜你喜欢

土不同

两汉曹操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清代纳兰性德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维扬怀古

明代曾棨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冷泉亭

宋代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摸鱼儿·咏虫

清代况周颐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

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愁谩诉。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鼓。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吊屈原文

唐代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踏莎行·绝顶无云

清代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清代纳兰性德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元代顾德润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