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白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ī bái shǒu hēi知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bái bì qīng yíng白璧青蝇 |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 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
tuō bái guà lǜ脱白挂绿 |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今幸已脱白挂绿,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
chōu qīng pèi bái抽青配白 | 以青配白,比喻以对偶为专长。 | 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妇……》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诗人。” |
hēi tiān bái rì黑天白日 |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bái jiá qīng shān白帢青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 宋 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
guò xī bái jū过隙白驹 |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qǔ qīng fēi bái取青妃白 | 见“取青媲白”。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
qīng xiāo bái rì青霄白日 |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bái shǒu kōng quán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
qīng qīng bái bái清清白白 |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
shù hēi lùn bái数黑论白 | 见“数黑论黄”。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bái tóu xié lǎo白头偕老 |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
míng míng bái bái明明白白 |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hēi bái fēn míng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shù huáng dào bái数黄道白 | 见“数黄道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空口说白话 |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bái shǒu zhī xīn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bái hè liàng chì白鹤晾翅 |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 |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pī hóng pàn bái批红判白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bái bái zhū zhū白白朱朱 | 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 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yǐ bái dǐ qīng以白诋青 |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
bái dīng sú kè白丁俗客 |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明 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
bái tó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 白头: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 | 比喻说话清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
bái shǒu qióng jīng白首穷经 |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 宋 苏辙《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谓白首穷经之乐,尚可推以与人。” |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一唱雄鸡天下白 | 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qǔ qīng pì bái取青媲白 |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
bái là míng jīng白蜡明经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
qīng tiān bái rì青天白日 |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 唐 王建《寄分司张郎中》:“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闲不得时。” |
é chā bái lài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 |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
wū bái mǎ jiǎo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 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bù bái zhī yuān不白之冤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píng bái wú gū平白无辜 | 清白无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人了。” |
bái yún qīng shè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
yǐ bái wéi hēi以白为黑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shuō bái dào lǜ说白道绿 | 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bái gǔ zài ròu白骨再肉 |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bái rì jiàn guǐ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shēn qiē zhe bái深切着白 | 见“深切着明”。 | |
lùn huáng shù bái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作梦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
bái fèi xīn jī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bái miàn shū láng白面书郎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
chāi bái dào zì拆白道字 |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bái shǒu bù yú白首不渝 |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 《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
bái yǐ zhēng xué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bái shān hēi shuǐ白山黑水 |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做梦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
cí huáng hēi bái雌黄黑白 |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bái wǎng hēi guī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
bái fàn qīng chú白饭青刍 |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bái hēi diān dǎo白黑颠倒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
bái sè kǒng bù白色恐怖 |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
mǎ jiǎo wū bái马角乌白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亲舍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
bái yù wēi xiá白玉微瑕 |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
bái lóng yú fú白龙鱼服 |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
qīng yíng rǎn bái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bái shǒu rú xīn,qīng gài rú gù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 白首: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 |
hàn qīng tóu bái汗青头白 |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huáng yún bái cǎo黄云白草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bù fēn zào bái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jié bái wú xiá洁白无瑕 | 洁白: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无瑕:指没有瑕疵(斑点)。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现用来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yuè bái fēng qīng月白风清 | 月光皎洁;微风凉爽。形容恬静美好的夜景。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hóng yán bái fà红颜白发 |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
bái rì mèng白日梦 | 白日做梦。比喻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 |
bái xuě ái ái白雪皑皑 |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
hún jīn bái yù浑金白玉 | 见“浑金璞玉”。 | 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 |
fú yǐ dà bái浮以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zhū zhū bái bái朱朱白白 | 朱朱:花红的样子。红的红,白的白。指各色花木。 | 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sǐ biāo bái chán死标白缠 | 极力纠缠。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8回:“若不是狄周死标白缠,他还要抓空子逃跑。” |
bái háo zhī cì白毫之赐 | 白毫:佛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指供养僧徒之物。 | 《佛藏经·了戒品》:“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
huáng jī bái fàn黄齑白饭 | 指粗恶的饭食。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 |
míng bái liǎo dàng明白了当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 |
qīng kǒu bái shé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
bái fà hóng yán白发红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hēi jià bái rì黑价白日 | 见“黑家白日”。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萧队长黑价白日地工作。” |
bái jū guò xì白驹过隙 |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sù chē bái mǎ素车白马 |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 《尸子》上卷:“汤之救旱,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 |
bái dāo zǐ jìn,hóng dāo zǐ ch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
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头相守 |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
bái gǔ lù yě白骨露野 |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bái shǒu rú xīn白首如新 |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bù wèn zào bái不问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