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ōng dào dà míng公道大明 | 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
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公守法 |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
wáng sūn gōng zǐ王孙公子 |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 晋 葛洪《抱朴子 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
huáng gōng hào qiān黄公好谦 | 指人过分谦虚。 | 《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
zhèng zhí gōng píng正直公平 | 公正不偏,处事公道。 | 元·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天公不做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风凄雨,彻夜飘零,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未免减色三分。” |
gōng dào hé lǐ公道合理 | 见“公平合理”。 | 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
gōng zhōng tǐ guó公忠体国 | 谓尽忠为国。 |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
gōng zhū yú shì公诸于世 |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
bào bīng gōng shì抱冰公事 |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 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
bǐng gōng rèn zhí秉公任直 |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dǐ jié fèng gōng砥节奉公 |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xiāo fù cóng gōng枵腹从公 | 饿着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 清 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qì gōng yíng sī弃公营私 | 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 《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
tuō gōng bào sī托公报私 | 借公事报私怨。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
huò lù gōng xíng货赂公行 | 赂;贿赂;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公行:公开做。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 | 《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报私雠 | 见“公报私仇”。 |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
gōng zhèng wú sī公正无私 |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 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
gōng gōng pó pó公公婆婆 | 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
miè sī fèng gōng灭私奉公 | 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 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
gōng chē shàng shū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
yáng gōng hè羊公鹤 | 羊公:人名。羊公所养的鹤。比喻名不副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
yǐ sī hài gōng以私害公 | 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
bèi gōng yíng sī背公营私 |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 宋 张商英《护法论》:“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 |
gōng yě fēi zuì公冶非罪 | 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
zhèn yīng gōng cháo振缨公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
sù yè zài gōng夙夜在公 |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 《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
píng xū gōng zǐ凭虚公子 | 凭:依托。比喻假设的人或事。 | 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廉明公正 |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
zhōu gōng tǔ bǔ周公吐哺 |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
gōng bù lí pó公不离婆 |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钜公 | 名公巨卿。 | |
xǐ shǒu fèng gōng洗手奉公 | 见“洗手奉职”。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
gāo yáng gōng zǐ高阳公子 | 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
gōng zhèng bù ē公正不阿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
gōng sī liǎng biàn公私两便 | 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 《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jié jǐ fèng gōng洁己奉公 |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
jī qǐ gōng fèn激起公愤 | 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wén zhāng jù gōng文章钜公 | 见“文章巨公”。 | |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jiǎng bá gōng xīn奖拔公心 | 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gōng guī mì jiàn公规密谏 | 谓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 《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
huì huò gōng xíng贿货公行 | 同“贿赂公行”。 | 《周书·晋荡公护传》:“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明党相扇,贿货公行。” |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巨人 | 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 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jǐng gōng qiú yǔ景公求雨 |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
gōng zǐ wáng sūn公子王孙 | 指王公贵族子弟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 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dīng gōng záo jǐng丁公凿井 | 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gōng mén táo lǐ公门桃李 |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gōng zhī yú zhòng公之于众 |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
tiān gōng dì dào天公地道 |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巨公 | 有名声的权贵。 | 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
xià wǔ guō gōng夏五郭公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
gōng píng wú sī公平无私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巨卿 |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bào bīng gōng shì报冰公事 |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 |
jí gōng hào yì急公好义 |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
gōng píng hé lǐ公平合理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shǒu fǎ fèng gōng守法奉公 | 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gōng sī jiāo kùn公私交困 |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 《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
gōng zhèng lián jié公正廉洁 |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废公 |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 | 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
huò jùn gōng chē获隽公车 | 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 | 《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钜卿 | 见“名公巨卿”。 |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gōng ěr wàng sī公耳忘私 | 见“公尔忘私”。 |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
shě jǐ wèi gōng舍己为公 |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zhì gōng wú sī至公无私 |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duì bù gōng táng对薄公堂 | 在法庭上受审问。 | |
gǔn gǔn zhū gōng衮衮诸公 | 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 | 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
chéng běi xú gōng城北徐公 |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gōng mǎi gōng mài公买公卖 | 公平合理地买卖。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
sān zhǐ xiàng gōng三旨相公 |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 《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
wáng gōng guì qī王公贵戚 | 泛指皇亲国戚。 | 《宣和画谱 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
zhí rù gōng táng直入公堂 | 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 |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笔 | 名家的大手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
yī bǐng zhì gōng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yǐ gōng miè sī以公灭私 | 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 《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 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
gē bì méng gōng割臂盟公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
huáng gōng jiǔ lú黄公酒垆 |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
yú gōng yí shān愚公移山 |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bāo jū gōng xíng苞苴公行 | 苞苴:蒲包,指馈赠的礼物;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贿赂别人。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
wáng gōng dà rén王公大人 |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