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dà shì bù hú tú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无成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xiāo yáo shì wài逍遥事外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谓往事。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zī shì tǐ dà兹事体大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wàn shì rú yì万事如意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dà shì huà xiǎo大事化小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再借些,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yán shì ruò shén言事若神言:说。预言事情像神仙一样灵验。唐·皇甫氏《原化记·郗鉴》:“老先生又归室,闭其门,蛪习《易》逾年,而日晓占候布卦,言事若神。”
fèng xíng gù shì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è shì xíng qiān lǐ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lín shì zhì biàn临事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yù chéng qí shì玉成其事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huài rén huài shì坏人坏事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shì qí shì chǔ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dōng chuāng shì fàn东窗事犯见“东窗事发”。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shì shēng zhǒu yè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yǎng shì fǔ yù仰事俯育同“仰事俯畜”。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shì guān zhòng dà事关重大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shì bì gōng qīn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jí shì qióng lǐ即事穷理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yù shì fēng shēng遇事风生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gōng shì gōng bàn公事公办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wàn shì dà jí万事大吉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大吉:很吉利。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hào wéi shì duān好为事端喜欢惹事生非。《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duō duō guài shì咄咄怪事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zhǔ cí bǐ shì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dà shì qù yǐ大事去矣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jiǎ mén jiǎ shì假门假事做得像真的一样。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shú rén shú shì熟人熟事指经常打交道的。
tiǎn yán shì chóu靦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贵人多忘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其事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wú shì máng无事忙不干正事,但又忙乱。林语堂《论躺在床上》:“而‘无事忙’起来,还不如胸有成竹地到上午十点钟才上办公处。”
guài shì duō duō怪事咄咄同“咄咄怪事”。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diāo chóng xiǎo shì雕虫小事犹言雕虫小技。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
rú wú qí shì如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shí shì qiú shì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yǎng shì tiān chù仰事俛畜见“仰事俯畜”。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shì kuǎn zé yuán事款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wàn shì jù xiū万事俱休休:罢休,完结。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lǎo bù xiǎo shì老不晓事年老而不明白事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cǎo cǎo liǎo shì草草了事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wú shì shēng fēi无事生非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rén shì dài xiè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dāng jiā lì shì当家立事主持家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xīn shì zhòng zhòng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shì shì fēn rǎo世事纷扰纷扰:纷乱。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
shì yǔ xīn wéi事与心违同“事与原违”。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yǎng shì fǔ xù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shì kuān zé yuán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piàn wén zhī shì片文只事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宋书·志序》:“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wú jì yú shì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shào bù gēng shì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bǐng gōng bàn shì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shì hé yán zhí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lín shì ér jù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cǎo shuài cóng shì草率从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xiàng jī xíng shì相机行事相:察看;机:时机。看着机会灵活地做事情。明 施耐庵《水浒传》:“吴用听罢,对宋江计议,便唤时迁、石秀近前密语道:‘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qū qū xiǎo shì区区小事〖释义〗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左传 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wàn shì jiē xiū万事皆休万:概数,多;万事:一切事情;休:休停。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之事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suí shì zhì yí随事制宜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shǔ cí bǐ shì属词比事见“属辞比事”。《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yì qì yòng shì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shì kuān jí yuán事宽即圆见“事款则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chù shì miàn qiáng触事面墙触:接触;面墙:面对墙。形容遇事像面墙而立,一无所知。晋·姚兴《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触事面墙,不知道理安在。”
bù dǒng rén shì不懂人事不懂得为人处世。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54回:“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反说不懂人事。”
hào guǎn xián shì好管闲事对别人的事表现出不应有的好奇。茅盾《谈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
kuài rén kuài shì快人快事爽快人办爽快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gān qīng dǐ shì干卿底事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yí wén yì shì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jǐn shèn cóng shì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