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
词语解释
四史
相传为黄帝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引证解释
相传为 黄帝 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引晋•王嘉 《拾遗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
宋•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四史》:“沮诵、苍頡、隶首、孔甲,黄帝 四史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引清•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三史》:“直至 唐•宋 以来,学者恆言,乃皆曰‘五经’‘三史’,则专指 马 班 范 矣。愚窃以为宜更益以 陈寿,称‘四史’,以配‘五经’,良可无愧。其餘各史,皆出其下。”
国语辞典
四史
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
引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网络解释
四史
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
分字解释
※ "四史"的意思解释、四史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四史造句
1.书柜最高一档最宽,共分三格,中间一格放着十六开版的二十四史。
2.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史可法
3.历史都是高雅的上层阶级写的,真正下层群众写的历史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流传。所以我们所看的历史都是正史,什么二十四史、二十五史,都是官方写的,只代表高雅的上层,而不代表下层。何兆武
4.此外还有商务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古籍。
5.上海图书公司收藏的一套线装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前天下午在上海书展上以18万元的价格被一位读者购走。
6.博古斋的一套线装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以18万元的高价被读者购走,创造了上海书展零售的单笔交易最高纪录。
7.其实对今日来说,史料并无生僻与否的意义,不能说打上官家字样的二十四史属客观存在,别的就都是野狐禅了。
8.他勤于读书,购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其中有半堵墙高的二十四史,有各种兵法,有影印的藏经碑铭,有康熙字典、辞源等工具书籍。
9.令人惊讶的是,一位读者一次就购买了两种精装历史类读物,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共24函)定价88000元,《古今图书集成图集》定价12800元。
10.谁敢骗我,马哲毛概三个代表学习文件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金庸全集伺候!每日轻松一刻。
11.二十四史百衲本,明朝大内藏书《御玺印谱》、宋版蜀刻大字本《通鉴》单张书页……书展二楼的古籍专场恍如“藏宝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12.不多,只看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看了,还有外国的剑桥系列,图书馆只有这些。
13.他坚持60岁退休,实际上是退而不休,不仅致力于编校《百衲本二十四史》,且为商务印书馆的各项事务继续操劳。
14.收集了二十四史目录中有关针灸书目的史料,论述了正史目录在针灸医学史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15.华北油田勘探实践表明,资源落实和“四史”配置研究已成为发展海相原生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16.一面墙的书架,上摆《二十四史》《四库全书》整齐排列,倒是各种演义小说散落那里都是。
17.中平年绝对是一个稍微知道点汉末或者是三国历史的人十分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18.在民国出版物中民国八年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的《四部丛刊初编》附《百衲本二十四史》,以60万元落槌。
19.此外,《四部丛刊附二十四史》上海涵芬楼影印本以138万元位列第二。
20.图书馆有8万册藏书,百衲本《廿四史》、《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等许多珍贵古籍均是捐献而来。
相关词语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bā sì sì nián jīng jì xué zhé xué shǒu gǎo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yī nián sì jì一年四季
- yī chuō sì zhí liū一戳四直溜
- yī qiān sì yì一谦四益
- qī shí sān bā shí sì七十三八十四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ān qīn sì juàn三亲四眷
- sān cóng sì dé三从四德
- sān fǎn sì fù三反四覆
- sān shǐ三史
- sān sì三四
- sān sì wǔ三四五
- sān qī sì qiè三妻四妾
- sān dǎ bù huí tóu,sì dǎ lián shēn zhuǎn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三拳不敌四手
- sān quán dí bù dé sì shǒu三拳敌不得四手
- sān péng sì yǒu三朋四友
- sān yán sì mǎ三檐四马
- sān qīng sì bái三清四白
- sān nán sì nǚ三男四女
- sān fān sì fù三番四复
- sān fān sì fù三番四覆
- sān bìng sì tòng三病四痛
- sān dá bù huí tóu,sì dá hé shēn zhuǎn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 sān fān sì fù三翻四复
- sān fān sì fù三翻四覆
- sān lín sì shè三邻四舍
- bù sān bù sì不三不四
- zhuān shǐ专史
- dōng sān xī sì东三西四
- dōng guān xù shǐ东观续史
- chéng shǐ丞史
- diū sān wàng sì丢三忘四
- diū sān lā sì丢三拉四
- diū sān là sì丢三落四
- gè rén zài lì shǐ shǎng de zuò yòng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sì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ì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zhōng guó lì shǐ bó wù guǎn中国历史博物馆
- zhōng guó xiǎo shuō shǐ lüè中国小说史略
- zhōng guó gōng nóng hóng jūn dì sì fāng miàn jūn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 zhōng guó dì yī lì shǐ dàng àn guǎn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zhōng guó dì èr lì shǐ dàng àn guǎn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zhōng guó tōng shǐ中国通史
- zhōng gōng shǐ中宫史
- lín chuān sì mèng临川四梦
- dān shǐ丹史
- lì shǐ丽史
- jiǔ zhōu sì hǎi九州四海
- jiǔ zhōu sì hǎi九洲四海
- jiǔ jīng sān shǐ九经三史
- qǐ sì乞四
- shū lìng shǐ书令史
- shū shǐ书史
- èr shí yī shǐ二十一史
- èr shí èr shǐ二十二史
- èr shí wǔ shǐ二十五史
- èr shí sì二十四
- èr shí sì yǒu二十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