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ù tiǎo xīn zhāo目挑心招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chù mù jiē shì触目皆是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bài ěr fàn mù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的人。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nù mù ér shì怒目而视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mù zhēng kǒu dāi目睁口呆亦作“目瞪口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yú mù hùn zhū鱼目混珠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ěr wén mù dǔ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ěr shì mù shí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bǐ mù lián zhī比目连枝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mù tiāo xīn yuè目挑心悦眉眼传情,两心相悦。明·汪道昆《高唐梦》:“说甚么目挑心悦;便教他毛嫱、西子,总非同列。”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méi qīng mù xiù眉清目秀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lǎng mù shū méi朗目疏眉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cí méi shàn mù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mù tù gù quǎn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yú mù hùn zhēn鱼目混珍见“鱼目混珠”。《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mù wú yú zǐ目无馀子见“目中无人”。
mù wú quán niú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mí rén yǎn mù迷人眼目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些人也是敌人的第五纵队,不过比前一种稍具形式上的区别,借以伪装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zhòng mù gòng shì众目共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宋 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miàn mù lí hēi面目黎黑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fán xīn juàn mù烦心倦目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mù bù páng shì目不旁视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0回:“李玄此时一秉虔诚,目不旁视。”
chóu méi kǔ mù愁眉苦目愁眉:紧皱眉头。愁苦的样子。形容人忧愁苦恼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
chēng mù ér shì瞠目而视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ěr míng mù xuàn耳鸣目眩眩:眩晕。两耳作响,两眼眩晕。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8回:“忽觉耳鸣目眩,支持不住。”
lín láng mǎn mù琳琅满目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qiǎo lì míng mù巧立名目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chù mù bēng xīn触目崩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miàn mù yī xīn面目一新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nù mù xiāng shì怒目相视
mù bù shí zì目不识字指一个字也不认得。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mù duàn fēi hóng目断飞鸿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guā mù ér shì刮目而视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亲切的拍着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见,当刮目而视,吾子有焉!’”
yǐn rén zhǔ mù引人瞩目瞩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张贤亮《丫头·婆姨》:“也许我孤陋寡闻,我还真不知道出了什么引人瞩目的明星。”
ěr wén mù lǎn耳闻目览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mù dèng shén dāi目瞪神呆瞪:眼睛发愣。眼睛发愣,神情呆滞。形容吃惊的样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登时惊得目瞪神呆,惟恐他们盘问,就要出丑。”
mù tiāo méi yǔ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彼此目挑眉语,心许已久,苦不得间。”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mù wú yú zǐ目无余子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fǎn mù chéng chóu反目成仇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chù mù tòng xīn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ěr shì mù tīng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ěr mù bì sāi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mù kōng sì hǎi目空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眼看四海之内皆空。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gāng mù bù shū纲目不疏比喻法令细密。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mù zì jìn liè目眦尽裂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jīng shì hài mù惊世骇目谓使世人见而惊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gǔ gōng ěr mù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ěr mù zhāo zhāng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ěr mù yī xīn耳目一新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fū qī fǎn mù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yǎn mù bǔ què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
chù mù xīng tàn触目兴叹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hàng mù shí jiān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庄周《庄子 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ěr xí mù rǎn耳习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chù mù shāng xīn触目伤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gān xīn míng mù甘心瞑目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guāng huī duó mù光辉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mù mù xiāng qù目目相觑同“面面相觑”。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xuán mén jué mù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yú mù hùn zhū鱼目混珎见“鱼目混珠”。
jīng xīn xuàn mù惊心眩目震动人心,耀人眼目。《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tóu xuàn mù hūn头眩目昏同“头昏眼花”。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bō kāng mǐ mù播穅眯目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yǒu mù wú dǔ有目无睹犹言有眼无珠。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miàn mù lí hēi面目黧黑黧:黑。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mù bù gǒu shì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明·李贽《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
càn làn duó mù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令人眩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1卷:“梦见天上五色云霞,灿烂夺目。”
chěng mù liú miǎn骋目流眄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mù pàn xīn sī目盼心思盼:看。眼睛顾盼,心中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余庆记·深闺幽思》:“你那里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chēn mù zhāng dǎn瞋目张胆瞋目:瞪大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shì mù ér guān拭目而观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宋·杨万里《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天下方拭目而观,非观朝廷也,观栻也。”
miàn mù kě zēng面目可憎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zài rén ěr mù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zhē rén ěr mù遮人耳目玩弄手法,掩盖真相。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mù wú wáng fǎ目无王法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miàn mù zhēng níng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zhēng níng miàn mù狰狞面目形容凶恶的相貌。《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yàn sè yào mù艳色耀目颜色鲜艳,光彩耀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七卷:“莫非玉羁、金勒、宝艠、花鞢、艳色耀目,香风袭人。”
shǔ mù yuǎn tóu鼠目麞头见“鼠目麞头”。
mù dìng kǒu dāi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mù dèng shé jiǎo目瞪舌挢同“目瞪口呆”。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mù zhēng kǒu dāi目怔口呆同“目瞪口呆”。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dèng mù jié shé瞪目结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zhuā gāng dài mù抓纲带目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
chù mù chéng sòng触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mù xuàn shén yáo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guā mù xiāng jiàn刮目相见见“刮目相待”。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