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ù zhī qǐ dǎo不知起倒 |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 |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 |
zhì ér bù lǐ质而不俚 |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sǐ bù xuán zhǒng死不旋踵 |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huáng tiān bù fù yǒu xīn rén皇天不负有心人 |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 | 梁启超《新罗马·侠感》:“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 |
zhuó hū bù qún卓乎不群 | 同“卓尔不群”。 | 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
fàng dá bù jī放达不羁 | 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
huì è bù quān讳恶不悛 | 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左传 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汉书 朱穆传》:“讳恶不悛,卒至亡灭。”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bù zhī jiù lǐ不知就里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
zhí mí bù fǎn执迷不反 | 见“执迷不返”。 | 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若执迷不反,拒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 |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
ěr bù rěn wén耳不忍闻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
mán bù jiǎng lǐ蛮不讲理 |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
mián yán bù jué绵延不绝 |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可一而不可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
wěi wěi bù dài娓娓不怠 | 娓娓:谈话连续不倦的样子;怠:疲倦。连续谈论,不知疲倦。 | 清·汪琬《朱翁墓志铭》:“与人论古今成败得失大略,若绳引珠贯,娓娓不怠。” |
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不 | 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
bù yuè léi shi不越雷池 | 见“不敢越雷池一步”。 |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bù jí bù xú不疾不徐 |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
jū xīn bù jìng居心不净 | 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
hù è bù gǎi怙恶不改 | 怙:坚持。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 |
shén zhì bù qīng神志不清 |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
hóng chǐ bù jīng闳侈不经 | 见“闳大不经”。 | 章炳麟《訄书·平等难》:“揉曲木者,不得不过其直,恣言至其极,则以为鷇卵毛鳞,皆有佛性,其冥极亦与人等。此特其左证之义,觊以齐一四类,而闳侈不经,以至于滥,有牛鼎之意焉。” |
huò bù xuán zhǒng祸不旋踵 | 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 | 《北齐书 袁聿修传》:“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
dé bù cháng shī得不偿失 |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 宋 陆游《<方德亨诗集>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
bù yuǎn wàn lǐ不远万里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jiǎn yào bù fán简要不烦 | 简明扼要,不烦琐累赘。 | |
bù néng zàn yī cí不能赞一辞 |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bù fǎ zhī tú不法之徒 |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
bù xī xuè běn不惜血本 |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
cǐ chǔ bù liú rén,huì yǒu liú rén chǔ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jiā bīng bù xiáng佳兵不祥 |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 先秦 李耳《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
qiè píng zhī zhì,shǒu bù jiǎ qì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luò yì bù jué络驿不绝 |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穷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络驿不绝。” |
guò yóu bù jí过犹不及 |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进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百星不如一月 |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diào tóu bù gù掉头不顾 | 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
léi dǎ bù dòng雷打不动 | 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zhà chī bù diān诈痴不颠 | 谓假装痴呆。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
bù fèn bù qǐ不愤不启 |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huó bù huó,sǐ bù sǐ活不活,死不死 | 指陷于困境,不知怎么办。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活不活,死不死,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
jiān rěn bù bá坚忍不拔 |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hún bù shǒu zhái魂不守宅 | 见“魂不守舍”。 | 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
liù chù bù ān六畜不安 | 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 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
xí wú bù jīng习无不精 | 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百闻不如一见 |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cháng bèi bù xiè常备不懈 |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 |
wú suǒ bù zhì无所不至 |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bù luò sú tào不落俗套 |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bù yī ér sān不壹而三 | 指再三;多次。 | 《孔子家语 弟子行》:“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
qǐn kuì bù ān寝馈不安 | 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 曾朴《孽海花》第26回:“水陆处处失败,关隘节节陷落,反觉得忧心如捣,寝馈不安。”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qí qū bù píng崎岖不平 |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
bù zú chǐ shǔ不足齿数 |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
jiān zhēn bù qū坚贞不屈 |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
kāng dòu bù shàn糠豆不赡 |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
bù tǔ bù rú不吐不茹 |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hǎo mèng bù cháng好梦不长 | 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 | 元·无名氏《云窗梦》:“薄设设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千愁万恨断肠人,怎当那半夜三更莫秋景。” |
bù kě qīn fàn不可侵犯 | 不能侵凌触犯。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huā bù lēng dēng花不棱登 | 形容颜色杂而乱。 | |
míng xíng bù lù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 《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bù rěn shì juàn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
zuì bù kě huàn罪不可逭 | 罪责不可逃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
zhī sǐ bù yú之死不渝 | 同“之死靡它”。 | 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qiāng hài bù gū戕害不辜 | 戕:害;辜:罪过。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 | 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xià bù wéi lì下不为例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 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bù kě míng zhuàng不可名状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三拳不敌四手 |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
jī zhòng bù fǎn积重不反 |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 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断丝不断 | 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 |
fèn tú bù rú粪土不如 |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单可恨的,偏生要把前妻男女,百般凌虐,粪土不如。” |
bù zú yǔ móu不足与谋 |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pín fù bù jūn贫富不均 | 均:平均。贫穷和富裕很不平均。 | 《魏书·世祖纪上》:“百姓勤劳,废失农业,遭离水旱,致使生民贫富不均,未得家给人足。” |
bù huáng xiá shí不遑暇食 |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 《书 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wén sī bù dòng文丝不动 | 一点儿也不动。 | 杨朔《三千里江山》:“路边几棵见了风,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文丝不动。” |
bù zú wéi xùn不足为训 |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wén sī bù dòng纹丝不动 | 一点也不动。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
bù zhī tòng yǎng不知痛痒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lěi làng bù jī磊浪不羁 | 同“磊落不羁”。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
niè ér bù yú涅而不渝 | 涅:黑泥;渝:改变。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 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涅而不渝哉?” |
zuì bù shèng zhū罪不胜诛 | 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
yàng yàng bù píng怏怏不平 | 怏怏:因不平而郁郁不乐。神志怏怏的,心中很感不平。 | 《隋书·虞世基传》:“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 |
shēng shēng bù yǐ生生不已 |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