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í suǒ dǐ zhǐ靡所底止谓没有止境。《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bù zhī suǒ yǐ不知所以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犹言流离失所。《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gè yǒu suǒ chéng各有所长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管子 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wú suǒ zhòng qīng无所重轻没有什么重要。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像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
wú suǒ bù róng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jì wú suǒ chū计无所出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wú suǒ gù dàn无所顾惮见“无所顾忌”。《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wú suǒ bù jí无所不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shǐ liào suǒ jí始料所及料:料想,估计;及:达到。指当场已料到。《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tú suǒ niú yáng屠所牛羊比喻临近死亡的人。《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错手足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yī wú suǒ wén一无所闻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wú suǒ cuò shǒu无所措手见“无所错手足”。《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mò zhī suǒ cuò莫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sǐ wú suǒ míng死无所名名:为世人知晓。虽死而不为人所称道。指白白地送死。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zhōng xū suǒ wàng终虚所望最后使希望落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wú suǒ kě fǒu无所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guǎn jiàn suǒ jí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wú suǒ bù tán无所不谈没有什么不谈论的。叶圣陶《微波》:“他们无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
zhēng jié suǒ zài症结所在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jìn qí suǒ néng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wú suǒ bù zuò无所不作见“无所不为”。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dí wáng suǒ kài敌王所忾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zhòng huǐ suǒ guī众毁所归毁:毁谤。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suǒ xiàng wú dí所向无敌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sǐ dé qí suǒ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gè yǒu suǒ zhí各有所职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wú suǒ bù bāo无所不包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wú suǒ bù zài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yòng qí suǒ cháng用其所长使用人的专长。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六一居士》:“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rén suǒ gòng zhī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yòng wéi suǒ cháng用违所长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他的专长。《宋史·郭逵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zì xīn suǒ yù恣心所欲恣:放纵。恣纵己意,心想事成。《梁书·中天竺国传》:“其宫殿皆雕文镂刻,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奇玩珍玮,恣心所欲。”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见“头足异处”。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zhòng wàng suǒ shǔ众望所属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zài suǒ nán miǎn在所难免不可能避免。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sī suǒ zhú zhī思所逐之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qiān fū suǒ zhǐ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xiān dài suǒ měi先代所美这是前人所称道的事。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suǒ xiàng wú qián所向无前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tóu qí suǒ hào投其所好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rén xīn suǒ xiàng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ruò yǒu suǒ sàng若有所丧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huò fú wú mén,wéi rén suǒ zhào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mí suǒ shì cóng靡所适从不知何所依从。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ān yú suǒ xí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qiān rén suǒ zhǐ千人所指指:指责。许多人在指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在这两年中,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lǐ suǒ bì rán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zhòng suǒ zhōu zhī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wú suǒ bù kě无所不可没有什么不可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
bù zhī suǒ yán不知所言见“不知所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ù zhī suǒ cóng不知所从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jì yán wú suǒ寄颜无所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gè jìn suǒ néng,àn xū fēn pèi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gè qǔ suǒ xū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gè jìn suǒ néng,àn láo fēn pèi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yī wú suǒ qiú一无所求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处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lǐ suǒ bù róng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wú suǒ jì dàn无所忌惮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mù suǒ wèi dǔ目所未睹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mǐ suǒ bù wéi靡所不为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zhòng mù suǒ guī众目所归归:归附,趋向。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一处。形容一致赞赏。《宣和画谱·道释·辛澄》:“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士女倾城邑往观焉,……兹乃众目所归,不待较而可得矣。”
mò zhī suǒ wèi莫知所谓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ē qí suǒ hào阿其所好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rén xīn suǒ guī人心所归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suǒ dāng wú dí所当无敌犹言所向无敌。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duó rén suǒ hào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suǒ tú bù guǐ所图不轨图:图谋;轨:比喻规矩,法度。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gè zhí suǒ jiàn各执所见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wèi zhī suǒ cuò未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gè jìn suǒ néng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lóu táng guǎn suǒ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