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bèi

狼狈


拼音láng bèi
注音ㄌㄤˊ ㄅㄟˋ

词性形容词
繁体狼狽



词语解释

狼狈láng bèi

  1.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喻指恶人。喻互相勾结。犹尴尬。破敝不整貌。犹竭力。急速,急忙。困顿疲惫貌。喻艰难窘迫。喻互相配合。指邋遢。

引证解释

  1.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宋•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2. 喻指恶人。

    唐•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牘闻腥臊。”

  3. 喻艰难窘迫。

    《后汉书·任光传》:“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蓟 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 信都 独为 汉•拒 邯郸,即驰赴之。”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康 故吏民 杨阜、姜敍、梁宽、赵衢 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晋•李密 《陈情表》:“臣欲奉詔奔驰,则 刘 病日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三国演义》第三一回:“绍 口吐鲜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狼狈,进退不得。”

  4. 急速,急忙。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状。”
    《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
    《隋书·李密传》:“世充 夜潜济师,詰朝而阵, 密 方觉之,狼狈出战,於是败绩。”
    宋•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5. 喻互相勾结。

    清•黄钧宰 《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帮费……卫官在 淮,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 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 犹竭力。

    《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
    《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説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汤药,十分狼狈。”

  8. 困顿疲惫貌。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孽龙精既出其井,仍变为 慎郎,入于 贾使君 府中。使君见其身体狼狈,举家大惊,问其缘故。”
    《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 破敝不整貌。

    《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 指邋遢。

    沈从文 《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 犹尴尬。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国语辞典

狼狈láng bèi

  1. 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亦比喻身心困顿疲乏。亦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

    《诗经·豳风·狼跋》。一说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牠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毛篇》。后将狼狈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如:「狼狈为奸」

网络解释

狼狈

狼狈》是由蜷川实花导演的,由泽尻英龙华、大森南朋、水原希子、寺岛忍等主演的,改编自漫画《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的日本剧情惊悚犯罪电影。

影片讲述了莉莉子进行了风险极高的全身整容手术后,脱胎换骨后成为大明星,但却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07月15日在日本上映。

狼狈 (汉语词语)

狼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áng bèi,指困顿窘迫;比喻彼此勾结。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分字解释


※ "狼狈"的意思解释、狼狈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狼狈造句


  • 1.躺在休息区长凳上的刘昊天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热泪盈眶,他用一双大手盖住自己的脸,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他的狼狈样。

    2.申屠火见状慌了神,这十年间,楚夏受的苦他自是心中有数,这孩子虽外表随和,可内心却是坚强得紧,若不是痛之入骨,是不会如这般狼狈的。

    3.林晨离起先在後头嘚瑟般傻笑,难得看到她家哥哥出现狼狈的一面,可不大一会手脚冻得发麻,舌尖发木,笑也笑出不来,连句话都不想多说。

    4.众官兵见韩涛死了,吓的已是肝胆俱裂,有些胆小的都已经丢盔卸甲,开始狼狈逃窜了……

    5.挨实了赵极全力出手的一记贴山靠,黑色巨虎只是狼狈了一下,踉跄的跌出了丈许之远,接着,就若无其事的站了起来,行若无事的掉转头来,重新面对赵极。

    6.张晨风这次被张羽心追杀,可谓是狼狈万状,如果不是使用天残功法强行激发潜力,那是万不可能逃过这一劫的。

    7.凉州兵势力虽然大大不如曹军,但是凉州骑兵勇猛善战,马超神勇无双,仅许褚勉强能与之匹敌,韩遂亦非庸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之相不下?U水、赤壁之败。

    8.周珊适才一击虽不曾伤到付煜,可也令他有些狼狈,眼见周珊竟然得理不饶人,那异常强劲而有阴冷的攻击再一次迫来,顿时令付煜火冒三丈。

    9.所以,他不仅仅是处于守势,而且显得狼狈不堪,他很难想象昨天的自己面对那么多倭寇依旧挥洒自如,今日却如此不堪一击。

    10.在我军指战员的沉重打击下,敌人闻风丧胆,狼狈逃窜。造 句 网

    11.你祝家公子武艺高强,怎会落得如此狼狈?真是叫人怜惜!只叹我庄内人少势弱惧怕强人来袭,到时定然抵挡不住!我看祝公子还是转投扈家庄避难吧!

    12.狼狈躲开姜雷的攻击,鬼豺生色栗然急急吼道。

    13.客店中仓促遇敌,饶是他武功高强,也闹了个手忙脚乱,急运内劲布满全身,碗碟之类撞将上去,一一反弹出来,但汁水淋漓,不免狼狈万状。

    14.陈越这边失魂丧胆,慌不择路的狼狈逃跑,虽然闹出的动静不大,但是却因为村子里实在太过寂静,依然引起了亡灵法师的注意。

    15.我…罗傲叫苦不迭,翻身爬起来就往小道另一头跑,极其狼狈。

    16.这二人各有所需,明来暗往,狼狈为奸,床上床下,一拍即合。

    17.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异。

    18.与楚王曲成义狼狈为奸,朝中政见不合的元老功臣被他排挤的不剩几人,也没见提拔几个有识之士!

    19.没过多久,那两个狼狈为奸,四处作恶的盗贼就被抓住了。

    20.我正爬到大棕树半高的位置,听到狼狈一夜的杜莫此时如此大笑,顿时止住动作转身。


  •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