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píng

阴平


拼音yīn píng
注音ㄧㄣ ㄆㄧㄥˊ

词性名词
繁体陰平

词语解释

阴平yīn píng

  1. 中国普通话字调的第一声。

    high and level tone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引证解释

  1. 汉语的一种调类。各地调值不一。普遍话阴平念高平调。参见“四声”。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三:“至于阴平与入声,因本无低昂,收音时的音高,与出音时相等。”

国语辞典

阴平yīn píng

  1. 国音声调中的第一声,音调高而平,始终一致。多由古音平声中属于清音声母的字分化而来。如天、仙、东、风等。

  2. 地名:(1)​古羌氐地。汉武帝开西南夷,置阴平道,故城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2)​东晋置,位于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3)​南朝宋置,南齐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阳县西北。

网络解释

阴平 (汉语声调之一)

阴平,是中古汉语八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之一,也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之一 ,第一声,阴平声高而平,音高不变。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音节是语言中最小使用单位。构成这最小使用单位的有三种成分,起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是韵母,构成整个音节音调高低升降叫声调。

分字解释


※ "阴平"的意思解释、阴平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阴平造句


  • 1.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

    2.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3.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4.氐杨文德受义隆官号,守葭芦城,招诱武都、阴平五部氐民。

    5.这是因为“窗”字阴平,后面不宜连用阴平,只有换了阳平声的“明”字,才算熨贴稳当。

    6.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

    7.邓艾攻蜀,自阴平由景谷攀木缘磴,鱼贯而进,至江油而降马邈,至绵竹而斩诸葛瞻,遂降刘禅。

    8.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

    9.“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10.束马悬车不易行,崎岖险道出阴平.

    11.邓艾偷渡阴平,正是以次道之险而成其大业.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 

    13.山高水急,峭壁峻绝,江流回旋,为阴平古道最艰险者.

    14.蜀汉将领,曾为关羽主簿,先后任职,宜都郡太守,丞相参军,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15.三国时期,魏将邓艾伐蜀偷渡阴平,过此境,翻越摩天岭.

    16.在这些讨论氛围的影响下,学者们创造出了近代中国语言中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声调的基础读法,让“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这样的诗句,朗诵起来更富节奏和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