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惧


拼音yí jù
注音ㄧˊ ㄐㄩˋ

词性名词
繁体疑懼


词语解释

疑惧yí jù

  1. 疑虑,恐惧。

    misgiving; apprehensions;

引证解释

  1. 猜疑畏惧。

    《易·巽》“进退志疑也” 三国 魏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唐•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各宜自安;如妄自疑惧,敢相扇动,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史·方国珍传》:“已而 汝 潁 兵起, 元•募舟师守 江。国珍 疑惧,復叛。”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为了消除他的疑惧,掏出一支烟递给他。”

国语辞典

疑惧yí jù

  1. 因为不相信而害怕。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疑惧,即勒兵,使王元据陇坻。」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抚台听了这一番话,十分疑惧,脸上却不露出张皇的神气。」

网络解释

疑惧

疑惧,汉语词汇。

拼音:yí jù

释义猜疑畏惧。

出处《易·巽》

分字解释


※ "疑惧"的意思解释、疑惧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疑惧造句


  • 1.像彭羕这样的狂放之士,最后心怀叛意,与诸葛亮的疑惧、排斥、忌刻、狭隘是不无关系的。

    2.唱罢,又喝了一大口酒,伏案长歌当哭起来,放浪形骸,竟浑然不在意周围百十双惊恐疑惧的眼神注视着。

    3.蓝老师和妻子对视了一眼,有些为难,虽然政府官员打了包票,他们还是有些疑惧,毕竟赵默志的势力大得很,回到乡下难保不被打击报复。

    4.渐渐旌旗在望鼓角相闻,两支大军犹如两条巨蟒,在绝死缠斗前,虽然心存疑惧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蔑视对手胜券在握的模样。

    5.起初,那些英雄们鉴于从前百花教主以色易艺之戒,不无疑惧,可是久而久之疑心尽去,乐得和她们交往,如虫逐臭,如蚁附膻。

    6.张统本来还有些疑惧,但是见吕光举止自若,谈笑如常,手下也都个个轻松,这才放下心来,于是夜里大宴,宾主尽欢,张统上下也就真心投降了。

    7.遂益妄言排陷,至大臣疑惧,皆欲求去,甚伤国体。

    8.是羊的绵软,是鼠的惊怯,是鼬的疑惧,是忍气吞声,是苟且偷安,是临阵脱逃,是浩瀚的词汇里,所有最没出息的词的结合体。

    9.正疑惧间,却听寺门外脚步杂沓,一众日本少女,手擎气死风灯鱼贯而入。

    10.在静默中,我听了仿佛有点疑惧!

    11.一阵痛苦的疑惧涌进我心头,那是很少有希望的.

    12.疑惧和望外的喜悦搅在一起,使我晕眩起来.

    13.她对我讲这话的时候,她的疑惧我的态度更表示得明显,她好像在那里说:呵呵!

    14.他又是为弗勒担心,又是疑惧在众的看法,他睡不好,吃不香,觉得精神不振。

    15.美国重新兴起强硬应对中国的论调,欧盟则疑惧强大的中国会对欧洲颐指气使,冒出了中国是高傲强权的说法。

    16."百慕大三角"吞没了无数来往船只,诡秘莫测,令人疑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