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ocāo

曹操


拼音cáo cāo
注音ㄘㄠˊ ㄘㄠ


词语解释

  1.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208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退回北方。被封为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又多次下令求贤。善写诗歌,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翻译

  • 英语 Cao Cao (155-220)​, famous statesman and general at the end of Han, noted poet and calligrapher, later warlord, founder and first king of Cao Wei 曹魏, father of Emperor Cao Pi 曹丕, the main villain of novel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三國演義|三国演义
  • 德语 Cao Cao (Eig, Pers, 155 - 220)​

国语辞典

曹操cáo cāo

  1. 人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分字解释


※ "曹操"的意思解释、曹操是什么意思由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曹操造句


  • 1.赤壁鏖兵,武将冲锋陷阵,谋士运筹帷幄,挥手之间,曹操百万雄兵顿时灰飞烟灭,这是势。

    2.汉献帝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效仿汉初萧何故事。

    3.在关键时刻,袁军虽然士气还很旺盛,但是袁绍却与其重臣违忤不睦;曹营尽管人心有些惶悚,然而曹操则能与其心腹同舟共济。

    4.可是曹操听罢嘿然不语,这空气一下子就凝固了起来。

    5.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6.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

    7.鲍国安扮演的曹操形神俱备,发福前的唐国强则完美地再现了一个“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孙彦军的刘备、洪宇宙的周瑜、张光北的吕布。

    8.去找当时的著名人才学家许劭,让许劭给曹操下一个评语。

    9.吕布虽曾刺董,但其背主求荣之举,屡见不鲜,袁绍,虽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观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虽为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举。

    10.但却也说明确是献帝私人之举,因为他不敢让曹操党羽看到这份诏书,便不能动用符节台保管的皇帝行玺,只能盖个私章了事。

    11.看见曹操脸上露出无赖的表情,刘备知道,这货肯定是想撂挑子,不想帮自己。

    12.经过赤壁鏖兵百万,跟曹操、孙权、刘备终于三分天下。

    13.谁说刘璋暗弱,若是暗弱怎么能用铁血手段稳蜀中;若是暗弱又怎么能诛曹操杀刘备灭孙权统一华夏;若是暗弱又怎么能让大月氏,波斯,大食,大秦臣服于汉帝国。

    14.这样做不仅劳而无功,而且还得罪了曹操,刘备不会做这样的买卖。

    15.比郭泰稍后,还有一位善于“人伦”的名士许劭,每月作人物品题,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6.酒宴开始,张龙频频举杯向皇甫崇、朱隽和曹操敬酒,三人也不甘示弱地回敬,很快众人就有点喝多了。

    17.曹操也被天地异象惊得胆战心寒,见手下士卒们东倒西歪,再无战力,立刻下令停止对赵云等人的围攻。

    18.安排停当后,曹操示意众将回应整饬军备,为明天的进攻做最后的准备。

    19.明面上的大义是——曹操东征徐州,是奉天子明诏,伸张大义,铲除凶逆,吊民伐罪。

    20.既然二位都认定眼前的江油镇指日可下,又担心外部的曹操和庞统可能来吞并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