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éi guó wéi mín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
lí mín bǎi xìng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惟邦本 |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fèi cái láo mín费财劳民 | 耗费财物,劳苦百姓。《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tiān zhī lù mín天之戮民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为本 |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
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 | 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 |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
xuē zhí wéi mín削职为民 |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mín bù liáo shēng民不聊生 |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hù guó yòu mín护国佑民 |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
rǔ guó tiǎn mín辱国殄民 | 见“辱国殃民”。 |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
mín fù guó qiáng民富国强 |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shī wèi bìng mín尸位病民 | 尸位:居位而不做事。占着职位而无所作为,使人民受到损害。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
huò guó yāng mín祸国殃民 |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tiān zhī ruò mín天之僇民 | 见“天之戮民”。 |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
chī chī zhě mín蚩蚩者民 | 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 |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tiān nù mín yuàn天怒民怨 | 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
dì guǎng mín zhòng地广民众 | 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
guān bèng mín fǎn官偪民反 | 见“官逼民反”。 | |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 |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
wèi mín chú hài为民除害 |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
mín hé nián rěn民和年稔 | 犹言民乐年丰。 | 《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
jiù mín shuǐ huǒ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yì guó lì mín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dù guó bìng mín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yú mín ān zhī愚民安知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
yōu guó āi mín忧国哀民 |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
yōu guó xù mín忧国恤民 | 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 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
wù guó tiǎn mín误国殄民 | 殄:灭绝。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
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shì mín rú shāng视民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
shì mín wén xué市民文学 |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 |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
mín wú jiào lèi民无噍类 |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
píng yì jìn mín平易近民 | 见“平易近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yuán yuán zhī mín元元之民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
yīng tiān shùn mín应天顺民 | 见“应天顺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 |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
láo mín fèi cái劳民费财 | 亦作“劳民伤财”。 | 《新唐书·南诏传赞》:“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 |
tú dú shēng mín荼毒生民 |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
yǔ mín xiū xī与民休息 | 与:帮助;休息:修养生息。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 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
fú guó lì mín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
jié yòng ài mín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jí lì huǎn mín急吏缓民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 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
mín bù kān mìng民不堪命 |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
guān bī mín fǎn官逼民反 |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
wù fù mín xī物阜民熙 | 阜:丰富;熙:吉祥。物产丰富,人民幸福。 |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 |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
qǔ xìn yú mín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mín zéi dú fū民贼独夫 | 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
bǎo guó ān mín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guān xīn mín mò关心民瘼 |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
wèi mín qǐng mìng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mín qíng wù lǐ民情物理 | 人情事理。 | 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
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mín qióng cái kuì民穷财匮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国殃民 |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yīn mín fù cái殷民阜财 |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cán mín yǐ chěng残民以逞 |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
mín qióng cái jìn民穷财尽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
dú fū mín zéi独夫民贼 |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 《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
mín guì jūn qīng民贵君轻 |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rǔ guó yāng mín辱国殃民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
bìng mín gǔ guó病民蛊国 |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 |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
tǐ chá mín qíng体察民情 | 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
huò guó wù mín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
yīn mín fù lì殷民阜利 | 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
guó kùn mín qióng国困民穷 |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
wéi mín fù mǔ为民父母 |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与 |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mín yīn guó fù民殷国富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láo mín shāng cái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
mín gāo mín zhī民膏民脂 | 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
yǔ mín gēng shǐ与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
wèi tiān ài mín畏天爱民 | 畏:敬畏。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宋·陆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爱民,子孙皆当取法。” |
mín yīn cái fù民殷财阜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yǔ hǔ chú hài与民除害 | 替百姓除祸害。 |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shì mín rú zǐ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
mín kùn guó pín民困国贫 |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 《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
xiǎo guó guǎ mín小国寡民 | 国家小,人民少。 |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mín xī wù fù民熙物阜 | 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guǎng tǔ zhòng mín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fá zuì diào mín伐罪吊民 |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shī lǎo mín kùn师老民困 | 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
mín lì diāo bì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