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骨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ìng rù gǔ suǐ病入骨隨 |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
ròu bó gǔ bìng肉薄骨并 |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 《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
chuī gǔ cuàn hái炊骨爨骸 |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
yì xìng gǔ ròu异姓骨肉 | 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shòu gǔ léng léng瘦骨棱棱 | 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 |
shòu gǔ léng léng瘦骨梭棱 |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屋里的,瘦骨梭梭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 |
shāng jīn dòng gǔ伤筋动骨 |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
juān xīn míng gǔ镌心铭骨 | 镌:雕刻。意同“刻骨铭心”。形容永记不忘。 | 明·陆采《明珠记·获荫》:“漂泊留潭府,荷深思解衣推食,自知惭负;又荷吹嘘登云路,娇女肯教同赴,这厚德镌心铭骨。” |
jiān gāo chuī gǔ煎膏炊骨 | 煎:一种烹饪方法;膏:油脂;炊:烧火做饭。煎油脂,烧骨头。比喻残酷压榨。 |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监司昨日兴常例,煎膏炊骨民无计。” |
míng xīn kè gǔ铭心刻骨 | 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刻写在心上骨上。 | 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
zé jí cī gǔ泽及髊骨 | 泽:恩泽;髊:肉未烂尽的骸骨。恩泽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máo gǔ sǒng rán毛骨耸然 |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叠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毛骨耸然。” |
qiāo gǔ xī suǐ敲骨吸髓 | 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
fěn gǔ mí qū粉骨糜躯 | 犹粉身碎骨。 | 唐 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臣纵粉骨糜躯,不报万分之一。”唐 颜真卿《谢户部侍郎表》:“粉骨糜躯,罔知攸答。” |
gǔ ròu tuán luán骨肉团圞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 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骨肉团圞乐正浓,一封丹诏实相从,恩承淑女荣非愿,割爱双亲恨怎穷。” |
hán qì cì gǔ寒气刺骨 |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 曲波《林海雪原》:“一个寒气刺骨的早上,小分队到达九龙汇。” |
zhòng huǐ xiāo gǔ众毁销骨 |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
zǒu gǔ xíng shī走骨行尸 | 行尸:会行走的尸体。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庸碌无能、毫无生气的人。 | 元·无名氏《柳梢青》词:“走骨行尸,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
yìng gǔ tóu硬骨头 | 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 | 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从他爹那里继承下来唯一的财产,就是这一身硬骨头,根本不吃这一套。” |
shén qīng gǔ xiù神清骨秀 |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
hèn zhī qiē gǔ恨之切骨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
hè gǔ lóng jīn鹤骨龙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
jùn gǔ qiān yán骏骨牵盐 | 指才华遭到抑制。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
tóng jīn tiě gǔ铜筋铁骨 |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
qiān jīn shì gǔ千金市骨 |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
gǔ ròu sī qíng骨肉私情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
bái gǔ lù yě白骨露野 |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kè gǔ lòu xīn刻骨镂心 |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 孙犁《秀露集 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
jī chán méi gǔ积谗糜骨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 《梁书 江淹传》:“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糜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
gǔ gěng zài hóu骨鲠在喉 |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
lóng zhāng xiù gǔ龙章秀骨 | 喻文章秀逸遒劲。 |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
chuō jǐ liáng gǔ戳脊梁骨 | 在背后指责议论。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
fēng gǔ qiào jùn风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 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kū gǔ shēng ròu枯骨生肉 | 犹言起死回生。 |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
gǔ ròu xiāng qīn骨肉相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 春秋·齐·管仲《管子·轻重》:“兄弟相戚,骨肉相亲。” |
tòng qiè xīn gǔ痛切心骨 |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
guā gǔ chōu jīn刮骨抽筋 | 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
shí gǔ zài hóu食骨在喉 | 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 |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 |
yán jīn liǔ gǔ颜筋柳骨 |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
gǔ ròu fēn lí骨肉分离 |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bìng rù gǔ suǐ病入骨髓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zhuó jīn gē gǔ擢筋割骨 | 犹言擢筋剥肤。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
zhòng máo fēi gǔ众毛飞骨 | 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 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
tiě gǔ zhēng zhēng铁骨铮铮 | 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
sǐ nǎo guā gǔ死脑瓜骨 | 不开通。 |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
sǐ gǔ gèng ròu死骨更肉 | 犹起死回生。 | 唐·牛肃《吴保安传》:“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 |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含着骨头露着肉 |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
wán pí zéi gǔ顽皮贼骨 |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 |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 |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 |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 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
jiē gu yǎn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将功成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zéi pí zéi gǔ贼皮贼骨 | 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
chuí gǔ lì suǐ槌骨沥髓 | 槌:同“捶”,敲打;沥:滴;髓:骨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 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
yī jù kū gǔ一聚枯骨 | 一聚:聚在一起。一堆枯朽的骨头。指人死去很久。 | 《神仙传·老子》:“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liǎn gǔ chuí hún敛骨吹魂 | 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 《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赫,敛骨吹魂,还编黔庶。” |
yán pí chī gǔ妍皮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痴呆的骨头。比喻外表好看,内心不有聪明。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shēng sǐ gǔ ròu生死骨肉 | 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深厚。 | 唐·颜真卿《谢户部侍郎表》:“生死骨肉,受赐已深。” |
qiāo gǔ bāo suǐ敲骨剥髓 | 犹敲骨吸髓。 |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
qiāo gǔ qǔ suǐ敲骨取髓 | 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亦作“敲骨吸髓”、“刮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沥髓”、“吸髓吮脂”。 | |
chōu tāi huàn gǔ抽胎换骨 | 见“脱胎换骨”。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骨 | 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家庭训子>》:“词翰积如丘,要精通,须苦求,悬头刺骨非虚谬。” |
jī gǔ zhī chuáng鸡骨支床 |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
bái gǔ zài ròu白骨再肉 |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lòu gǔ míng jī镂骨铭肌 |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 唐·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 |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fén gǔ yáng huī焚骨扬灰 |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
róu xīn ruò gǔ柔心弱骨 | 形容性情柔和。 | 《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
jī chán mó gǔ积谗磨骨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 《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梁书 江淹传》引作“积谗糜骨”。 |
gē gǔ liáo qīn割骨疗亲 |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 | 见“碎身粉骨”。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
cūn jīn sú gǔ村筋俗骨 | 村:粗俗;俗:庸俗。形容人品粗俗不堪。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四折:“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这才是村筋俗骨下场头。” |
máo gǔ sēn sǒng毛骨森竦 | 毛:头发和汗毛;骨:脊背。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惧。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 |
hè gǔ shuāng rán鹤骨霜髯 |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 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
gǔ ròu xiāng cán骨肉相残 | 比喻自相残杀。 |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
lòu xīn kè gǔ镂心刻骨 |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
chuāi gǔ tīng shēng揣骨听声 |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
fán tāi sú gǔ凡胎俗骨 | 凡:平庸,寻常。指人间普通平庸的人。 | 明·无名氏《蕉帕记》第三出:“向来偏觅多人,皆系凡胎俗骨,无可下手。” |
shuò jīn huǐ gǔ铄金毁骨 |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gǔ ròu wèi hán骨肉未寒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
róu jīn cuì gǔ柔筋脆骨 | 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 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
shēn rù gǔ suǐ深入骨髓 |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
míng fū lòu gǔ铭肤镂骨 | 同“铭心镂骨”。 | 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骨,不敢殒坠。” |
zé jí kū gǔ泽及枯骨 |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bìng gǔ zhī lí病骨支离 |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 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妍皮不裹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fèng gǔ lóng zī凤骨龙姿 |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 《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
yù gǔ bīng jī玉骨冰肌 |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 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
fēng jī xiù gǔ丰肌秀骨 |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 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
qiāo gǔ zhà suǐ敲骨榨髓 | 犹敲骨吸髓。 | 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
míng kè xīn gǔ铭刻心骨 | 比喻感念极深,永远不忘。 |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nián pí zhuó gǔ粘皮着骨 |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
suì shēn fěn gǔ碎身粉骨 | 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 《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 |
huī shēn fěn gǔ灰身粉骨 | 犹言粉身碎骨。 | 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xíng xiāo gǔ lì形销骨立 | 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
gǔ ruǎn ròu sū骨软肉酥 | 见“骨软筋酥”。 | 《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个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软肉酥。” |
tòng chè gǔ suǐ痛彻骨髓 |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
shēng sǐ ròu gǔ生死肉骨 |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