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
yīn yáng guài qì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
rén qióng qì duǎn人穷气短 | 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俗话说:人穷气短。” |
zhì mǎn qì jiāo志满气骄 | 见“志骄意满”。 |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
shēng yìng qì qiú声应气求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dí lì jiǎo qì敌力角气 | 以力气相斗。 | 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
zhòng qì xùn míng重气徇命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南朝 梁 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 |
cū xīn dà qì粗心大气 | 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 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
qì tūn niú dǒu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
qì yè shēng sī气咽声丝 | 咽:阻塞。呼吸困难,声音细微。形容极度虚弱。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 |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qì tūn dǒu niú气吞斗牛 |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 |
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气连根 | 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 |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
píng shēng jìng qì屏声静气 | 见“屏声敛息”。 |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 |
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风气 |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
rè qì téng téng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
jiǔ sè cái qì酒色财气 | 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
yì xiāng yì qì异香异气 |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活气 | 阴阳怪气的声音。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
qì yē hóu dǔ气噎喉堵 | 喉咙被堵噎了。形容喘不过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
shēng qiú qì yìng声求气应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
liǎn sè bǐng qì敛色屏气 |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 宋 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
dī shǒu xià qì低首下气 |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 |
qì yǔ bù fán气宇不凡 |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chuí shǒu sàng qì垂首丧气 | 同“垂头丧气”。 |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píng qì tūn shēng屏气吞声 | 犹言忍气吞声。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
bù shēng bù qì不声不气 | 指不说话;不出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閒气定 | 指神气悠闲安静。 | |
huí cháng shāng qì回肠伤气 | 见“回肠荡气”。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
bǐng qì níng shén屏气凝神 |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会神。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
sháo guāng shū qì韶光淑气 | 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
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
qì xuè fāng gāng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qì ào xīn gāo气傲心高 | 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
zú gāo qì qiáng足高气强 | 见“足高气扬”。 |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伐卫》:“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 |
lǐ zhí qì zhuàng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闲气定 | 神气悠闲安静。 | 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张佳胤》:“当命悬呼吸间,而神闲气定,款语揖让,从眉指目语外,另构空中硕画。” |
shēng qì bó bó生气勃勃 |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zhì jiāo qì yíng志骄气盈 | 犹志骄意满。 |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
cái gāo qì qīng才高气清 |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xiù jiāo shì qì虚骄恃气 | 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ái dǎ shòu qì挨打受气 | 挨:遭受。受人打骂与虐待。 | 老舍《骆驼祥子》:“洋车夫的命当如此,就如同一条狗必定挨打受气,连小孩子也会无缘无故的打他两棍子。”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zhòng qì qīng mìng重气轻命 | 同“重义轻生”。 | 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
xuè qì zhī yǒng血气之勇 |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 | 《孟子 公孙丑上》:“夫子过孟贲远矣。”宋 朱熹集注:“孟贲血气之勇。” |
yīng xióng qì duǎn英雄气短 |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 |
qì mǎn zhì jiāo气满志骄 | 见“气充志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
yí qì yǎng tǐ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
bǐng qì bù xī屏气不息 | 屏气:抑制呼吸。闭住气不呼吸,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 |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 |
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
xīn chún qì hé心醇气和 |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yán qì bēi ruò言气卑弱 |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 |
huí cháng shāng qì徊肠伤气 |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
zhàng qì zhí shū仗气直书 | 仗:依靠,凭借。指坚持正义,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 | 《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
ài shēng tàn qì嗳声叹气 |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
nòng xìng shàng qì弄性尚气 |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
jīn cái shǐ qì矜才使气 | 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yǒu qì méi lì有气没力 | 见“有气无力”。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又怕他说谎,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
huī xīn duǎn qì灰心短气 | 见“灰心丧气”。 | 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
zhì qì yǎng shēng治气养生 | 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 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
guài lǐ guài qì怪里怪气 | 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
hào qì lǐn rán浩气凛然 |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píng xīn yì qì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xuè qì wèi dòng血气未动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
qì zhuàng rú niú气壮如牛 |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
qì shù yǐ jìn气数已尽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 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
zhòng jì píng qì重迹屏气 | 见“重足屏气”。 | 《北齐书·酷吏传·卢裴》:“又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卢校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 |
xū qì píng xīn虚气平心 | 虚:通“舒”。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虚气平心,乃至怒喜。” |
yì qì xiāng xǔ意气相许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回:“沈炼道:‘大丈夫意气相许,哪有贵贱?’” |
chéng shì shǐ qì乘势使气 | 仗势逞性子。 | 《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
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气定 | 神:精神。指内心十分安定。 | 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门人》:“下虔心,苦志挫锐摧强;忘宠辱,自得神安气定。” |
ruì qì xiáng yún瑞气祥云 | 瑞:吉祥。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 明·无名氏《度黄龙》头折:“今到此山之中,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 |
zhí jié jìn qì直节劲气 | 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 《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
yǒu shēng méi qì有声没气 | 见“有声无气”。 | 茅盾《林家铺子》六:“林先生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方才有声没气地说道:‘让我死在那边就是了……’” |
jiāo shēng jiāo qì娇声娇气 |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 鲁迅《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
shēng qì xiāng tóu声气相投 |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
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 |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
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飞气扬 |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 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
hán qì cì gǔ寒气刺骨 |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 曲波《林海雪原》:“一个寒气刺骨的早上,小分队到达九龙汇。” |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气 | 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 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
qì gāo zhì dà气高志大 |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
dōng lái zǐ qì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kè kè qì qì客客气气 |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
shén yì qì yú神怿气愉 | 形容欢欣愉快。 | 清·薛福成《重建苏州南禅夺钟楼记》:“浮屠时其撞击,铿鍧朝夕,田是苏之士民神怿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
wō náng qì窝囊气 | 憋在心里的不能说或不愿说的怨气。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hé qì shēng cái和气生财 |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 鲁迅《彷徨 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yīng xióng duǎn qì英雄短气 | 指有才能的人因遭遇厄运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只缘儿女情长,遂使英雄短气。” |
fù cái rèn qì负材任气 | 见“负才任气”。 |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
shén qīng qì zhèng神清气正 | 正:纯正。心神清越,气质纯正。 |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则愿的朱颜不更,神清气正,万年欢乐永长生。” |
liǎn shēng bǐng qì敛声屏气 | 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 |
xīn píng qì hé心平气和 |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yí shén yǎng qì颐神养气 | 犹言颐神养性。 | 金·马钰《满庭芳》词:“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 |
qì chōng zhì jiāo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