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同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ǒu fú tóng xiǎng有福同享幸福来共同分离。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fāng tǔ yì tóng方土异同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tóng rì ér lùn同日而论犹言相提并论。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一同流传,永不磨灭。《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tóng xiū gòng qī同休共戚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yì lù tóng guī异路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冰炭不同器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tōng tóng zuò bì通同作弊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jiāng hǎi tóng guī江海同归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zhī ài tóng fén芝艾同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dí kài tóng chóu敌忾同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tóng guī shū tú同归殊途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huò fú tóng mén祸福同门谓祸福皆人自取。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yì pài tóng yuán异派同源源:来源。不同流派来自同一本源。唐·贾束《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万度门兮异派同源。”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tóng è xiāng dǎng同恶相党共为恶者相结为党。《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孔颖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
tóng xīn xié qì同心协契契:投合。齐心协力。《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tóng lèi xiāng dù同类相妒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ēn tóng zài zào恩同再造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tóng gān gòng kǔ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tóng shēng yī cí同声一辞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tóng bāo gòng qì同胞共气喻指亲兄弟。《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shū fāng tóng zhì殊方同致犹殊途同归。《隋书·儒林传序》:“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wú yuè tóng zhōu吴越同舟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tóng zhōu gòng mìng同舟共命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未可同日而语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tóng xīn gòng jì同心共济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tóng è gòng jì同恶共济见“同恶相济”。《“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曹汝霖》:“要之官官相护,同恶共济。”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齐心合力。《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ēn tóng zài shēng恩同再生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激切忠怀一生凭谁说,怎忍得视同秦越。”
tōng tóng yī qì通同一气串通在一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烬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梁启超《新罗马》:“逆着你来便玉石同烬,顺着你来又鸡犬不宁。”
jiǒng hū bù tóng迥乎不同见“迥然不同”。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shū tú tóng zhì殊涂同致犹殊途同归。《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tóng pán ér shí同盘而食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bù móu ér tóng不谋而同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lù lì tóng xīn戮力同心戮力:合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形容团结一致。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rén shén tóng jí人神同嫉见“人神共嫉”。杨玉如《辛亥革命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yì qǔ tóng gōng异曲同工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shū tú tóng huì殊涂同会犹殊途同归。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
tóng xīn dí kài同心敌忾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yǔ cǎo mù tóng fǔ与草木同腐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tóng táng xiōng dì同堂兄弟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北史 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tóng xīn xié jì同心协济见“同心共济”。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tóng xīn yè lì同心叶力同“同心协力”。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shàng xià tóng xīn上下同心上下一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tóng qì xiāng qiú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tóng rán yī cí同然一辞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xún yóu tóng qì熏莸同器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tóng zhōu ér jì同舟而济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tóng shì cāo gē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tóng zhōu yù fēng同舟遇风比喻同遭逆境。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tóng nián ér yǔ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shū tú tóng guī殊涂同归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xié xīn tóng lì协心同力见“协心戮力”。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十家锅灶九不同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qín sè hé tóng琴瑟和同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dào tóng qì hé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jiāo kǒu tóng shēng交口同声犹言众口一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yī shì tóng rén一视同仁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tóng chuáng gòng zhěn同床共枕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xié lì tóng xīn协力同心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指齐心合力。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shuài tǔ tóng qìng率土同庆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唐 白居易《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
yī xīn tóng tǐ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tóng měi xiāng dù同美相妒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shǎng tóng fá yì赏同罚异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归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yī kǒu tóng yīn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tóng qì lián zhī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pǔ tiān tóng qìng溥天同庆遍天下的人一同欢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tóng wù xiāng zhù同恶相助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dào hé zhì tóng道合志同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tóng chuáng yì mèng同床异梦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tóng xiū děng qī同休等戚见“同休共戚”。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可同年而语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jiǒng rán bù tóng迥然不同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yì tú tóng guī异途同归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yì kǒu tóng shēng异口同声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zhà tóng zhà yì乍同乍异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鬼谷子·飞坩》:“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tóng gān tóng kǔ同甘同苦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妋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