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ǎn cè huò ān反侧获安 | 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干戈日弭。” |
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
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xīn ān lǐ dé心安理得 |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ān guó fù mín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piān ān yī yú偏安一隅 |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 |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
yàn ān zhèn dú宴安鸠毒 | 宴安:贪图安逸、享乐;鸠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 |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ān lǎo huái shào安老怀少 |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
shě ān jiù wēi舍安就危 | 舍:放弃;就:趋,从。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形容违背常情,不理智。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
jú cù bù ān局促不安 |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zhī mìng ān shēn知命安身 | 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 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huái ān bài míng怀安败名 | 怀安:贪图安逸。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
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ān shēn wéi lè安身为乐 |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
ān ān jìng jìng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
wú héng ān xī无恒安息 | 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 |
sǔn rén ān jǐ损人安己 | 损人利己。 |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 |
lè yè ān jū乐业安居 |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 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ān bú wàng wēi安不忘危 | 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píng ān jiā shū平安家书 |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
bù ān běn fèn不安本分 | 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
gāo zhěn ān qǐn高枕安寝 | 见“高枕而卧”。 | 《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毋躁 | 毋:不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 | 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所为,少安无躁。” |
bù lǚ ān xiáng步履安详 |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盘石 | 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泰山 |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shàng xià xiāng ān上下相安 | 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安:安稳,安定。上面和下面,相安无事。 | 《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
qǐn bù ān xí寝不安席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suí yù ér ān随遇而安 | 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
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 |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
zuò wò bù ān坐卧不安 |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
ān zhěn ér wò安枕而卧 |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biàn wēi wéi ān变危为安 | 变危急为平安。 |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 |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
ān shēng lè yè安生乐业 |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汉书 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日近长安远 |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
ān liáng chú bào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
ān zhī ruò mìng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lè tuì ān pín乐退安贫 |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ān ān xīn xīn安安心心 |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74回:“数年之后,心气全平,冤愤若释,倒安安心心的在地下修道起来。” |
zhì guō ān bāng治郭安邦 | 犹治国安邦。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间有古之长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毁之,其意何也?” |
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liù shén bǔ ān六神不安 |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
jì jiāng ān chū计将安出 | 计:计策;计谋;安:怎样。计谋将怎样制定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
bù rù shòu xué,ān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勿躁 | 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稍微耐心点,不要急躁 |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一探彼会内情,如有实际,再谋举事。” |
huáng kǒng bù ān惶恐不安 |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yàn ān zhèn dú晏安鸩毒 | 晏:安逸;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酒,有剧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
ān yíng zhā zhài安营扎寨 | 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
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团结 | 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 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
zì wǒ ān wèi自我安慰 | 指自己安慰自己。 |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 |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长安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 | 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
ān fèn shǒu cháng安分守常 |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
xīn ān shén tài心安神泰 | 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
liù chù bù ān六畜不安 | 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 | 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
ān fèn shǒu jǐ安份守己 |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
zhì guó ān bāng治国安邦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 | 犹言平安无事。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
ān yú suǒ xí安于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
zhì guó ān mín治国安民 |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ān xīn dìng zhì安心定志 | 指安下心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
gǒu qiě tōu ān苟且偷安 |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
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ān wēi yǔ gòng安危与共 |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ān ān wěn wěn安安稳稳 |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ān pín lè jiàn安贫乐贱 | 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
ān bāng zhì guó安邦治国 | 使国家安定太平。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ān pín shǒu dào安贫守道 | 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
cù jí bù ān踧踖不安 | 恭敬而忐忑不安。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
ān cháng chǔ shùn安常处顺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jú jí bù ān跼蹐不安 | 形容恐惧不安。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yú ān sī wēi于安思危 |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
jū ān sī wēi居安思危 |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ān chē pú lún安车蒲轮 |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太山 | 见“安如泰山”。 |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
tān tú ān yì贪图安逸 | 追求个人享受。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fù yú zhī ān覆盂之安 | 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ān shēng fú yè安生服业 | 服:从事。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 梁斌《红旗谱》:“她想到冯老兰,不一定肯让朱老忠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 |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可同患,难处安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
ān xián zì dé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ān yú yī yú安于一隅 |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
gǒu ān yī yú苟安一隅 |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
jiǔ ān cháng zhì久安长治 |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东汉 贾谊《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
cháng ān dào shàng长安道上 |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