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成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ǐ yù chéng yān紫玉成烟 | 指少女逝世。 | |
huī hàn chéng fēng挥翰成风 | 翰:鸟毛,指毛笔。握笔写字,腕下生风。形容写字作画极为快捷和熟练。 |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终日价挥翰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 |
mò shǒu chéng fǎ墨守成法 | 见“墨守成规”。 | 清·王韬《翁牖余谈·犹太古历说》:“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
huà hǔ chéng gǒu画虎成狗 |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yān xiá chéng pǐ烟霞成癖 |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穷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xiū hǎo jié chéng修好结成 | 修:整治。重修旧好,缔结联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
dǎ chéng yī piàn打成一片 |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
chéng wáng bài zéi成王败贼 |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
mó zhuān chéng jìng磨砖成镜 |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
xiāng yán chéng xí相沿成习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
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成方圆 | 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liú xuè chéng hé流血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河,大败亏输。”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chì shí chéng yáng叱石成羊 | 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 |
shōu huí chéng mìng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pò tì chéng xiào破涕成笑 | 见“破涕为笑”。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 |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 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
xué zhě rú niú máo,chéng zhě rú lín jiǎo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xiāng dài ér chéng相待而成 | 相互辅助以取得成功 |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故经渭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 |
jī xiǎo chéng dà积小成大 |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 《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成者为王,败者为贼 | 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 | 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
bù dǎ bù chéng qì不打不成器 |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
xīng wáng chéng bài兴亡成败 | 兴盛、衰亡、成功、失败。泛指世事变迁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隋江山扭做唐世界,也则是兴亡成败。” |
jī shǎo chéng duō积少成多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lì dì chéng fó立地成佛 | 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jī láo chéng jí积劳成疾 |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chéng rén qǔ yì成仁取义 |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mó chǔ chéng zhēn磨杵成针 |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
xiāng xí chéng fēng相习成风 |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 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
sān rén chéng zhòng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yǔ yì yǐ chéng羽翼已成 |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 |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zǔ zōng chéng fǎ祖宗成法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jù shā chéng tǎ聚沙成塔 |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liàn dá lǎo chéng练达老成 | 老练稳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
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成蹊 |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
sān yuàn chéng fǔ三怨成府 |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 |
jī láo chéng cuì积劳成瘁 | 积:积之而成的;瘁:忧病,困病。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 | 唐·陆贽《李澄赠司空制》:“连年野处,积劳成瘁。” |
chéng tuán dǎ kuài成团打块 | 聚集成群。 | 《水浒传》第四六回:“挨不过了,不免信步寻上来,只见一群老鸦成团打块在古墓上。” |
chéng jiā lì yè成家立业 | 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单丝不成线 |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为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wèi chéng yī kuì未成一篑 |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 | 同“成风斤”。 |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众志成城 |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sān xǐ chéng dōu三徙成都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茁壮成长 | 健康地成长。 | 冰心《悼念廖公》:“象征中日友好的山樱花树,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了!” |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 |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rǎn hàn chéng zhāng染翰成章 | 谓提笔成文。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 |
huà fǔ chéng qí化腐成奇 | 谓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语本《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 语出《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
shuǐ dào qú chéng水到渠成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yǎng huǐ chéng shé养虺成蛇 |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jī tǔ chéng shān积土成山 |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无成 |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 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
xí yǔ tǐ chéng习与体成 | 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 | 《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出言成章 |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
dà gōng bì chéng大功毕成 |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刚 |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
xià bǐ chéng piān下笔成篇 |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
kè shǒu chéng xiàn恪守成宪 | 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chéng nián lěi yuè成年累月 |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辅相成 |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xí yǔ xìng chéng习与性成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弄巧成拙 |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qì wèi chéng gōng迄未成功 | 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yán zhī chéng lǐ言之成理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qī bù chéng zhāng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chí yíng shǒu chéng持盈守成 | 保持已成的盛业。 | 宋·苏辙《<元祐会计>序》:“臣历观前世,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 |
bō lán lǎo chéng波澜老成 |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唐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出口成章 |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
shě jǐ chéng rén舍己成人 | 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tǔ fú chéng qiáng土扶成墙 |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画龙不成反为狗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后汉书 儒林传上 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jī yuè yǒu chéng期月有成 | 期:一整个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会有成就。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yīn rén chéng shì因人成事 |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chuī shā chéng fàn炊沙成饭 |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画虎不成反类犬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