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 |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 |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gōng diào mǎ fú弓调马服 |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 《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 |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quǎn mǎ zhī jué犬马之决 |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 《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
sì mǎ gāo mén驷马高门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
quǎn mǎ zhī lì犬马之力 |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
wū bái mǎ jiǎo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傯 | 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 |
lì gē mò mǎ砺戈秣马 |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 《旧唐书·刘仁轨传》:“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
shuài mǎ yǐ jì率马以骥 |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 汉 扬雄《法言 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 |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 | 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
sù sī liáng mǎ素丝良马 | 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 《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 |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máng rén xiā mǎ盲人瞎马 |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hóu nián mǎ yuè猴年马月 |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 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
zhān yú mǎ shǒu瞻予马首 | 看我马头,指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cè mǎ yáng biān策马扬鞭 |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 |
qián mǎ xián méi钳马衔枚 |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骛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
guī mǎ fàng niú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qín qióng mài mǎ秦琼卖马 | 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
kòu mǎ ér jiàn叩马而谏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
mǎ zhuàng rén qiáng马壮人强 | 犹言人强马壮。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
sì mǎ gāo chē驷马高车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 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
yǐ mǎ qī zhǐ倚马七纸 | 比喻文章写得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zǒu mǎ fù rèn走马赴任 |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wǔ mǎ liù hóu五马六猴 |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 |
yún chē fēng mǎ云车风马 | 云为车,风为马。天上神灵的马。 | 晋·傅玄《吴梦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
yǐ lù wéi mǎ以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偬 | 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
gāo chē sì mǎ高车驷马 |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
sì mǎ xuān chē驷马轩车 | 见“驷马高车”。 | 清·方文《为陈俞公五十初度》诗:“驷马轩车易倾覆,何如野老话桑麻。”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鞭长不及马腹 |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gōng mǎ xián shú弓马娴熟 | 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
niú mǎ shēng huó牛马生活 |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 | 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tuō jiāng zhī mǎ脱缰之马 |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
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 |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pán mǎ wān gōng盘马弯弓 | 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 | 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
dān rén dú mǎ单人独马 |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 |
mǎ hòu pào马后炮 |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tiān sù mǎ jiǎo天粟马角 |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héng gē yuè mǎ横戈跃马 |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shù mǎ xuán chē束马悬车 |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běi sǒu shī mǎ北叟失马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 |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 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
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 |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
qǐ ér mǎ yī乞儿马医 | 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 《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 |
xiā mǎ lín chí瞎马临池 |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qīng qiú féi mǎ轻裘肥马 |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龙神马壮 |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 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
mǎ jì zhū sī马迹蛛丝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
mǎ chǐ tú cháng马齿徒长 | 见“马齿徒增”。 |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bó lè xiàng mǎ伯乐相马 |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shā mǎ huǐ chē杀马毁车 | 《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
niú mǎ jīn jū牛马襟裾 | 犹言衣冠禽兽。 |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马轻狂 |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
xī lǐ mǎ hǔ稀里马虎 | 不认真,马马虎虎。 | |
niú tóu mǎ miàn牛头马面 |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shàn mǎ shú rén善马熟人 | 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 |
bì chē léi mǎ弊车羸马 |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
ān qián mǎ hòu鞍前马后 |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 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
qiāo niú zǎi mǎ敲牛宰马 | 谓宰杀牲畜。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
chē dài mǎ fán车殆马烦 |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fú niú chéng mǎ服牛乘马 | 役使牛马驾车。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
hán chán zhàng mǎ寒蝉仗马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
chē mǎ pián tián车马骈阗 |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 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gāo chē mò mǎ膏车秣马 |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
zhǐ lù zuò mǎ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劳汗马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
ruǎn qiú kuài mǎ软裘快马 |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 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猬磔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qiáng tóu mǎ shàng墙头马上 |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 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zhǐ gē sàn mǎ止戈散马 |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qí cáo bù jì mǎ骑曹不记马 | 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 《晋书 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
hàn mǎ xūn láo汗马勋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清·吴梅《凤洞山》:“和衷共济祈公等戮力同心敌北兵,方能够汗马勋劳报圣明。”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yǎng shǒu jiē fēi náo,fǔ shēn sǎn mǎ t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
dān qiāng dú mǎ单枪独马 |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 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
qiú mǎ qīng féi裘马轻肥 | 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zǒu mǎ zhī rèn走马之任 | 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司马昭之心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gǔ mǎ lì bīng谷马砺兵 | 犹言秣马厉兵。 | 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