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ǎo yì è láo好佚恶劳 | 见“好逸恶劳”。 |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要而论之,此三类者,均由学士大夫,好佚恶劳,惮著书之苦,复欲博著书之名,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
tòng shēn wù jué痛深恶绝 | 极端痛恨、厌恶。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
kuáng fēng è làng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huò rěn è yíng祸稔恶盈 | 稔:成熟;盈:满。指罪恶累累。 | 宋·王懋《野客丛书·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 |
zuò è duō duān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zhé zuò shuò rì è辄作数日恶 | 辄:总是,就;恶:心中难受。总是接连几天心里感到难受。形容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难受心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欢乐之趣。’” |
hào wù tóng zhī好恶同之 |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
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 同“恶衣菲食”。 |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
qióng shān è shuǐ穷山恶水 |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恶人先告状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hù è bù quān怙恶不悛 |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
kǔ sī è xiǎng苦思恶想 | 形容竭力思索,绞尽脑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
xīn shēng wù sǐ欣生恶死 | 欣:喜悦;恶:憎恨,讨厌。贪生怕死。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8卷:“元始天尊告诸四众:一切众生,贪着有功,欣生恶死。” |
è guàn yǐ yíng恶贯已盈 | 同“恶贯满盈”。 | 《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
hǎo è bù tóng好恶不同 |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
shǎng shàn fá è赏善罚恶 |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rěn è yíng guàn稔恶盈贯 | 指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 | 章炳麟《讨满洲檄》:“我中华亦有流寇之难,讨伐不时,将帅亟易,遂得使虏穷凶极恶,肆其驰突,外劫朝鲜,内围京邑,稔恶盈贯,亦陨其命。” |
huò yíng è rěn祸盈恶稔 | 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 《周书·武帝纪》:“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
shēn wù tòng dǐ深恶痛诋 |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
zhù jié wéi è助桀为恶 | 同“助桀为虐”。 | 邹韬奋《信箱期望》:“因为无条件的生存,同流合污助桀为恶的生存,虽生犹死,乃至生不如死。” |
é chā bái lài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 |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
jìn shàn tuì è进善退恶 |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 《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 |
zhū è mò zuò诸恶莫作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dù ěr è wén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
è guàn huò yíng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dà jiān jí è大奸极恶 | 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
è yǔ shāng rén恶语伤人 |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è guàn jiǔ yíng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 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
shēn wù tòng jué深恶痛绝 |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è yán lì cí恶言詈辞 | 中伤辱骂的言辞。 | 宋·王观国《学林·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
yǎn è yáng shàn掩恶扬善 | 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 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
jí è ruò chóu疾恶若仇 |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
hào shēng wù shā好生恶杀 | 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 《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
qióng jiān jí è穷奸极恶 | 穷:极。形容极其奸诈凶恶。 | 宋·苏轼《缴词头奏状·吴荀》:“如惠卿、汲,穷奸极恶,不待臣言而知。” |
chǎn è chú jiān刬恶锄奸 |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 |
è chén wú rǎn恶尘无染 |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 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
shēn wù tòng jí深恶痛疾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è shēng è qì恶声恶气 |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
è rěn huò yíng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xiōng nián è suì凶年恶岁 |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 |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 |
quàn shàn chù è劝善黜恶 | 见“劝善惩恶”。 | 《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zhòng hào zhòng wù众好众恶 | 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gāng cháng jí è刚肠嫉恶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
dú lóng è wù毒泷恶雾 |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
è shì xíng qiān lǐ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
nì fēng è làng逆风恶浪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zuò hǎo zuò è做好做恶 | 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 《水浒传》第六二回:“两个公人,一路上做好做恶,管押了行。” |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恶人自有恶人磨 |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huái è bù quān怀恶不悛 | 悛:悔改。心藏奸恶,不思悔改。 | 《周书·武帝纪》:“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
è wù yáng shàn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kǔ kǒu è shí苦口恶石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zuì dà è jí罪大恶极 | 罪恶大到了极点。 |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
wù zuì qiǎng jiǔ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gǎi è xiàng shàn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
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hào wù guāi fāng好恶乖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ē xìng xún huán恶性循环 | 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 《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
zhòng wù bì chá众恶必察 | 恶:憎恶;察:考察。大家都厌恶的,必须深入进行了解,才可以确信。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gǎi è wéi shàn改恶为善 |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è jī huò yíng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shí è wǔ nì十恶五逆 |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jìn shàn chéng è进善惩恶 | 见“进善惩奸”。 |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
wéi è bù quān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yǐ è bào è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wú è bù zào无恶不造 | 见“无恶不作”。 | 《百喻经·诈言马死喻》:“然杀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yuán è dà duì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
jū xīn xiǎn è居心险恶 |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 |
tóng è xiāng xù同恶相恤 | 见“同恶相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
rěn è cáng jiān稔恶藏奸 | 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
pì è chú huàn辟恶除患 | 辟:祛除。祛除邪恶与祸患。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1卷:“今日元吉,理发沐尘,辟恶除患,长生神仙。” |
qiān shàn qù è迁善去恶 | 见“迁善黜恶”。 | 清·冯桂芬《<窥天镜>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
guǐ pà è rén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hào wù shū fāng好恶殊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殊方:不同的趋向。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
wù zǐ duó zhū恶紫夺朱 |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qiān shàn chù è迁善黜恶 |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
gǎi è xíng shàn改恶行善 |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
zāng yíng è guàn赃盈恶贯 | 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 宋周密《齐东野 洪君畴》:“甚而台省之胥,赃盈恶贯,以置典宪,亦曰:‘为内侍泄冤也。’” |
tān shēng wù sǐ贪生恶死 | 见“贪生畏死”。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 羞:羞愧;恶:耻。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è yǒu è bào恶有恶报 |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shùn měi kuāng è顺美匡恶 | 歌颂美善,纠正过失。 | 《孝经 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
tǎo è jiǎn bào讨恶剪暴 | 讨:征伐;剪:斩断。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guāng è bù shàn光恶不善 | 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
cū yī è shí粗衣恶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zuì è rú shān罪恶如山 | 形容罪恶多而重。 | 《新唐书·吉项传》:“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
wén jiān jì è文奸济恶 |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bō è yí chòu播恶遗臭 | 播:传播。传播恶事,遗留臭闻。 | 宋·陆九渊《与黄循中书》:“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恶遗臭,贻君子监戒而已。” |
zuì è zhāo zhù罪恶昭著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
è yī cū shí恶衣粗食 |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
fèn shì jí è愤世嫉恶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宋·李觐《与王章秘校书》:“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
jí è rú chóu疾恶如仇 |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