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ì dì dào dào地地道道真正的,够标准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dì yù biàn xiàng地狱变相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jīng tiān jí dì荆天棘地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bù mù zhī dì不牧之地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chēng tiān zhǔ dì撑天拄地犹言顶天立地。《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zú tà shí dì足踏实地犹言脚踏实地。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
yǐn tiān dòng dì殷天动地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
pū xiōng nà dì铺胸纳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tuī tiān qiǎng dì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huà dì wéi láo画地为牢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mù tiān xí dì幕天席地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zhàn tiān dòu dì战天斗地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yì dì jiē rán易地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chuí xiōng tà dì槌胸蹋地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mán tiān xí dì瞒天席地瞒:隐瞒实情。指瞒上欺下,一手遮天。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mí tiān gèn dì弥天亘地弥:满;亘:横贯。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hǎi hán dì fù海涵地负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wěi dì jīng tiān纬地经天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wū tiān hēi dì乌天黑地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dì kuàng rén xī地旷人稀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fù dì jīn cái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tán tiān lùn dì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俺门中未有三千客出来的谈天论地胸卷江淮。”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qī tiān wǎng dì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zǒu fú wú dì走伏无地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
tiān hūn dì hēi天昏地黑见“天昏地暗”。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tiān bù gài,dì bù zài天不盖,地不载盖:遮盖,掩盖;载:装载。形容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
píng dì bō lán平地波澜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háo tiān kòu dì号天叩地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tán tiān shuō dì谭天说地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píng dì qǐ léi平地起雷犹言平地一声雷。许地山《海角底孤星》:“这一回,真是个平地起雷咧!”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动天地,泣鬼神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jí dì jú tiān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tiān bēng dì xiàn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pì dì kāi tiān辟地开天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yì dì zé jiē rán易地则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tiān tā dì xiàn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jiē dì xiān tiān揭地掀天指翻天覆地。清 蒋涟《<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使揭地掀天之日,为苞桑磐石之安。”
xiān tiān wò dì掀天斡地见“掀天揭地”。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诗:“蜀江逬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huí tiān zhuǎn dì回天转地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形容极其稀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yuàn tiān yuàn dì怨天怨地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tiān dì bù róng天地不容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shān bēng dì liè山崩地裂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gōng chéng xùn dì攻城徇地攻:攻打,进攻;徇地:夺占土地。攻打城市,掠夺土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
tiān dì shén míng天地神明指上天和神灵。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shì fēi zhī dì是非之地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jiāng tiān jiù dì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gū gū duò dì呱呱堕地见“呱呱坠地”。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zhē tiān mí dì遮天迷地同“遮天盖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同“遮天盖地”。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bǔ tiān zhù dì补天柱地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hū tiān yào dì呼天钥地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pán gǔ kāi tiān dì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màn tiān màn dì漫天漫地漫:满。形容到处都是,数量极大。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rú shí dì jiè如拾地芥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bì shí dì jiè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dàn mù rù dì旦暮入地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tiān kuān dì zhǎi天宽地窄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yòng tiān yīn dì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东观汉记·公孙术传》:“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zhī tiān zhī dì知天知地指知天时,通晓地利。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kāi tiān pì dì开天辟地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tiān hūn dì cǎn天昏地惨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hūn tiān àn dì昏天暗地见“昏天黑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fú dì dòng tiān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元 高明《琵琶记 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bá dì cān tiān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suí dì jú tiān蹐地局天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局天”形容戒慎小心。
sī wén wěi dì斯文委地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huà dì zuò yù画地作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汉 刘向《说苑 贵德》:“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 路温舒传》引作“画地为狱”。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lüè dì qīn chéng略地侵城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沦》:“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
wú zhì zhuī zhī dì无置锥之地锥: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gōng chéng lüě dì攻城掠地见“攻城略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tiān chóu dì cǎn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dé pèi tiān dì德配天地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zuò dì fēn zāng坐地分脏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dào dào dì dì道道地地非常地道。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
wēi xìn sǎo dì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cùn dì chǐ tiān寸地尺天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chéng tiān chì dì熯天炽地形容火势极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