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cóng xiǎng yìng风从响应 | 风从:顺风而从。闻风而起,应声而从。比喻迅速起、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 | 宋·邵博《闻见后录》:“无有远迩,风从响应,载考载稽,名实相称。” |
fēng tián làng jìng风恬浪静 | 恬:平静,安适;静:安静。风很安逸,浪很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若不亏得一个人有主意,处置风恬浪静,不知炒到几年上才是了结。” |
fèng yáng rén fēng奉扬仁风 | 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 《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
rú fēng guò ěr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dāng ěr páng fēng当耳旁风 |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 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měi yǔ ōu fēng美雨欧风 | 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
fēng fēng yǔ yǔ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
yí fēng jiù sú遗风旧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
liú fēng yí yùn流风遗韵 |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
wén fēng yuǎn dùn闻风远遁 |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fēng chí yún juǎn风驰云卷 | 形容迅速席卷。 | 邹鲁《中国同盟会》:“西北则张乐行等风驰云卷,天下已非满洲所有,其督师大臣赛尚阿、和春一败涂地,事无可为。” |
fēng jǔ yún fēi风举云飞 |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 《宋史 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
qī fēng hán yǔ凄风寒雨 | 见“凄风苦雨”。 |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
qī fēng xiǔ yǔ栖风宿雨 |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
fēng yǔ qī qī风雨凄凄 |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zhē fēng dǎng yǔ遮风挡雨 | 比喻起保护作用。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xiào zhà fēng yún啸吒风云 | 形容威力极大。同“叱咤风云”。 |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风 |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 | 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
fēng hé jìn qǐ风禾尽起 | 《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后以“风禾尽起”为顺应天心,得到天助的出典。 | 《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
fēng xíng diàn sǎo风行电扫 | 见“风行电击”。 | 《隋书·韦洸传》:“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fēng qīng yún jìng风轻云净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 《群英类选〈分钗记 春游遇妓〉》:“风轻云净,绝胜蓬莱佳境。” |
shuǐ sù fēng cān水宿风餐 |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 元·萨都刺《还京口》诗:“吏人莫见参军面,水宿风餐鬓发焦。” |
fēng wēi làng wěn风微浪稳 | 微:微小。没有风浪。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还过大江,风微浪稳,舟楫安然。” |
chèn fēng zhuǎn fān趁风转帆 | 趁:乘便;帆:船桅上的布篷。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行事。 | 柴萼《梵天庐丛录·妙判》:“嗟尔欲上无由,亦惟有趁风转帆,临崖勒马而已。” |
fēng sú rén qíng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
diào fēng biàn sú调风变俗 | 犹言移风易俗。 | 《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
fēng chuí mǎ ěr风吹马耳 |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
fēng yǔ gòng zhōu风雨共舟 |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
cóng fēng ér mí从风而靡 | ①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即告瓦解。②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仿效、风行之迅速。 | 《汉书·韩信传》:“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 |
fēng dù piān piān风度翩翩 |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chéng fēng xī zhǐ承风希旨 | 承:顺承;希:企望。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 东汉·班固《汉书·薛宣传》:“九卿以下,咸承风指。” |
fēng yuè cháng xīn风月常新 | 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指情爱永久不断。 | 唐·张泌《妆楼记·印臂》:“以绸缪记印于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
yí fēng gǎi sú移风改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wén fēng pò dǎn闻风破胆 |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
fēng xíng cǎo mí风行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风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
jiǎn è zhī fēng謇谔之风 | 謇谔: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风。 | 《晋书·裴秀传》:“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傲。”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余韵 |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chūn fēng yǔ lù春风雨露 |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
fēng yǔ wú zǔ风雨无阻 |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
shàng yǔ páng fēng上雨旁风 |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
yí fēng yí zé遗风遗泽 | 泽:德泽。前人遗留下来的良好习气和恩泽。 | 宋·苏轼《母聂氏温国太夫人外制》:“慈和严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艰难,其遗风遗泽盖有存者。”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树欲静而风不息 |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 |
ōu fēng mò yǔ欧风墨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
chūn fēng hé qì春风和气 |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
jì huì fēng yún际会风云 | 遭逢到好的际遇。 | 《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论》:“赵莹际会风云,优游藩辅。” |
máng fēng dù yǔ盲风妒雨 | 同“盲风怪雨”。 | 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风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旨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
cān fēng lù sù餐风露宿 |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yí fēng yú sī遗风余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余思。” |
fēng bō píng dì风波平地 | 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
cháo fēng nòng yuè嘲风弄月 |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fēi péng suí fēng飞蓬随风 |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 《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风得意 |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tiào fēng mài yǔ粜风卖雨 | 比喻招摇撞骗。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郎,名唤杨先彦,绰号为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 |
yáng fēng zhà mào佯风诈冒 | 犹言装疯卖傻。 |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你个弟子孩儿,吃了两种酒,佯风诈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来打我么?” |
fēng chí diàn chěng风驰电骋 |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 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 至柔》:“故字曰至柔,名曰无形,是以无形之物不以坚,坚不以壮。壮,故能敝天地,销铜铁,风驰电骋,经极日月,周流上下。” |
shùn fēng shǐ fān顺风使帆 | 顺着风势扯帆行船。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宗参政钱端礼居士》:“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立处皆真。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 |
xié fēng xì yǔ斜风细雨 |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duì chuáng fēng yǔ对床风雨 | 同“对床夜雨”。 |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
zhuō fēng yuè yún拏风跃云 | 比喻气概雄伟。 | 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
jí fēng sǎo luò yè疾风扫落叶 | 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
xiáng fēng shí yǔ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杀风景 | 破坏兴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
zhú fēng zhuī diàn逐风追电 | 追赶迅风和闪电。 | 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
xiàng fēng mù yì乡风慕义 |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延颈举踵,媀媀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
róu fēng gān yǔ柔风甘雨 |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
qīng fēng lǎng yuè清风朗月 | 见“清风明月”。 | 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
fēng hé rì měi风和日美 | 微风和畅,阳光明丽。同“风和日丽”。 | 清 黄宗羲《敬槐诸君墓志铭》:“风和日美,余掉短胕,老母揭女孙泛汝仇湖。” |
yuè yūn zhī fēng,chǔ rùn zhī yǔ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
fēng huá zhèng mào风华正茂 | 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yǐn fēng chuī huǒ引风吹火 |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
jì qiào piāo fēng济窍飘风 |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风沂水 |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pái kāng zhàng fēng排糠障风 | 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连连不已。若排糠障风,掏沙壅河。” |
yǔ mái fēng zhàng雨霾风障 | 指狂恶的风雨。 | 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
shùn fēng chě qí顺风扯旗 | 顺;趋向同一方向。顺着风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势乘便行事。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6章:“一块浓黒的云彩,顺风扯旗地从西北方向飞过来。” |
jí fēng bào yǔ急风暴雨 |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shā fēng jǐng杀风景 |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 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qīng fēng míng yuè清风明月 |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 《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fān fēng gǔn yǔ翻风滚雨 | 兴风作浪。 | |
mí rán cóng fēng靡然从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
fēng xuě jiāo jiā风雪交加 | 风和雪同时袭来。 |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yǒu zhǎng zhě fēng有长者风 |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
fēng mǐ yī shì风靡一世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 |
fēng qīng yuè lǎng风清月朗 | 风凉爽,月明亮。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
fēng mǎ yún chē风马云车 | 指神灵的车马。 | 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
fēng zhú zhī nián风烛之年 |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yǔ dòng fēng lián雨栋风帘 | 犹言雨帘云栋。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
yì sú yí fēng易俗移风 |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
xiǎng wàng fēng gài想望风概 | 想望:仰慕;风概:节操。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清风两袖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gāo fēng jìn jié高风劲节 | 见“高风峻节”。 | 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