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īn mǎ yù táng金马玉堂 |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 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jǐn róng xuán mǎ仅容旋马 | 指住宅地方狭小。 | 《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
zhāo jūn mǎi mǎ招军买马 | 犹招兵买马。 |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
qiú mǎ táng sì求马唐肆 |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 《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
quǎn mǎ zhī bào犬马之报 | 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 |
xiā mǎ lín chí瞎马临池 |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马轻狂 |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
mǎ shàng fáng zi马上房子 |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
dǎ xià mǎ wēi打下马威 | 官吏初到任时,严厉对待属员,并加以责打,以显示威风。后也指初见面时借故给人出难题,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guāng chē jùn mǎ光车骏马 | 装饰华丽的车马。 | 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dé mǎ shēng zāi得马生灾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zhū sī mǎ jì蛛丝马迹 |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zǒu jí bēn mǎ走及奔马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 《周书·达奚武传》:“震字猛略,少骁勇,便骑射,走及奔马,臂力过人。” |
quǎn mǎ chǐ qióng犬马齿穷 | 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极大恩。” |
quǎn mǎ zhī yǎng犬马之养 | 供养父母的谦辞。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
nán chuán běi mǎ南船北马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
mò mǎ zhī chē秣马脂车 | 秣:喂;脂:涂油脂。喂饱马,给车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或准备好交通工具。 |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 |
wàn mǎ bēn téng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
chí gē shì mǎ持戈试马 |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 《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 |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
yǐ mǎ kě dài倚马可待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mǎ fān rén yǎng马翻人仰 |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
fēng chuí mǎ ěr风吹马耳 |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
rén kùn mǎ fá人困马乏 |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
niú mǎ zǒu牛马走 |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 |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 《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
tiān sù mǎ jiǎo天粟马角 |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 |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zhàng mǎ hán chán仗马寒蝉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
mǎ yǎng rén fān马仰人翻 | 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到底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
lòu mǎ jiǎo露马脚 |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
lín yá shī mǎ临崖失马 | 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
mǎ pì jīng马屁精 | 阿谀奉迎的人,拍马者。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杨用成生性愚憨,又是个马屁精,除了自家上司,任谁都不认。” |
chē mǎ pián tián车马骈阗 |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 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róng mǎ shēng yá戎马生涯 |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
liǔ yíng shì mǎ柳营试马 | 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 |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 |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xiāng chē bǎo mǎ香车宝马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bái mǎ sù chē白马素车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fēng mǎ yún chē风马云车 | 指神灵的车马。 | 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
mǎ fù táo biān马腹逃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tóng wéi tiě mǎ铜围铁马 | 比喻坚固的阵势。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
sì mǎ gāo gài驷马高盖 | 见“驷马高车”。 | 《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 | 见“呼牛呼马”。 |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qín qióng mài mǎ秦琼卖马 | 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yǐn mǎ tóu qián饮马投钱 |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 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
qīng qiú féi mǎ轻裘肥马 |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zòng mǎ héng dāo纵马横刀 | 纵:放。比喻勇敢、剽悍。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我与你纵马横刀去战敌,杀气腾腾映日起,助阵鼓凯春雷。” |
sì mǎ bù zhuī驷马不追 | 见“驷马难追”。 |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魏书·刑罚志》:“何得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驷马不追。” |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 |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
wén jūn sī mǎ文君司马 |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
xuán chē shù mǎ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 |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 | 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 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
sī mǎ chēng hǎo司马称好 |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
wū tóu mǎ jiǎo乌头马角 | 同“乌白马角”。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
mǎ zú lóng shā马足龙沙 |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
jiàn mǎ kè sī见马克思 | 死的委婉语。 | 李栋《心心相印》:“我比老弟痴长五岁,河北沧州人氏,父亲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赶去见马克思了;不久,母亲也悲伤过度,哀哀而逝。” |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 |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 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liàn bīng mò mǎ练兵秣马 |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 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
pǐ mǎ yī huī匹马一麾 |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 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
yǒu qián mǎi mǎ,méi qián zhì ān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 有钱买一匹马,却没有钱添置马鞍。比喻用钱不当,花得起大钱,却花不起必要的小钱。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1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的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bù shí mǎ gān不食马肝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 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
fú niú chéng mǎ服牛乘马 | 役使牛马驾车。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
chē zhé mǎ jì车辙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wǔ mǎ fēn shī五马分尸 |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
gōng diào mǎ fú弓调马服 |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 《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
xìn mǎ yóu jiāng信马由缰 |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máng rén xiā mǎ盲人瞎马 |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zhěn gē hàn mǎ枕戈汗马 |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
nú mǎ liàn zhàn驽马恋栈 | 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
quǎn mǎ zhī lì犬马之力 |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驴唇不对马口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