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艳美绝俗艳美绝俗的故事

艳美绝俗的成语故事


拼音yàn měi jué sú

基本解释绝俗:远超过寻常。形容女子相貌明艳美丽,远远超过一般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从以小鬟,仅六七岁。”


暂未找到成语艳美绝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艳美绝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民同俗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表非俗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三绝韦编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不僧不俗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不同流俗《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不敢掠美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绝如发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绝如带《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绝如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绝如缕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不绝若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落俗套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与世隔绝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专美于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世俗之见
世扰俗乱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世济其美《左传 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东南之美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两全其美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严词拒绝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举鼎绝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举鼎绝膑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义断恩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乐成人美清·叶廷琯《吹网录·建康集足本》:“与余无一日之雅,乃慨然乐成人美。”
习以成俗《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习俗移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习俗移性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