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艾并焚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ài bìng fén
基本解释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暂未找到成语芝艾并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芝艾并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三年之艾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两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五内如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五行并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
交颈并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俱收并蓄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倍日并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
公听并观 | 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
兰艾同焚 | 《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
兰艾难分 | 《宋书·沈攸之传》:“今复相遇,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土崩倒戈,宜为蚤(早)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
兰芝常生 |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兼包并容 | 章炳麟《讨满洲檄文》:“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
兼包并畜 | 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这样便能够兼包并畜以成其大。” |
兼容并包 | 西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
兼容并蓄 |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
兼收并容 | 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
兼收并录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
兼收并畜 | 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
兼收并蓄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兼收并采 |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
兼程并进 |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
刳胎焚夭 |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
势不并立 | 《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
十日并出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
口耳并重 |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
同心并力 |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