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正颜厉色正颜厉色的故事

正颜厉色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基本解释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暂未找到成语正颜厉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正颜厉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目迷五色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中正无私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不动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正本溯源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喜笑颜开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刚正不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不正之风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色飞眉舞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匡乱反正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正身明法《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秣马厉兵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古色古香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色中饿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正人君子《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匡谬正俗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满园春色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面有难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湖光山色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色厉内荏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形形色色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面如土色《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忠果正直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强颜欢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声色狗马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红颜薄命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总则我红颜薄命。”
颜骨柳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皓首苍颜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