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气消胆夺气消胆夺的故事

气消胆夺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xiāo dǎn duó

基本解释形容畏惧到极点。

出处《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暂未找到成语气消胆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消胆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血气方刚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低声下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长嘘短气
扬眉吐气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秋高气和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壮气吞牛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强取豪夺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坐薪悬胆《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上气不接下气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披肝沥胆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失魂丧胆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艺高人胆大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颐指气使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有胆有识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先声夺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气充志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意气风发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胆如斗大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肝胆欲碎
胆寒发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肝胆过人
暴取豪夺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隳肝沥胆唐·元稹《上裴度相公书》:“宰物者虽朝许之以纶诰,暮许之以专席,厚则厚矣,遽责有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亦难哉!”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流里流气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将夺固与先秦 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理直气壮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