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顶礼膜拜顶礼膜拜的故事

顶礼膜拜的成语故事


拼音dǐng lǐ mó bài

基本解释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暂未找到成语顶礼膜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顶礼膜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茶六礼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个人崇拜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乌云压顶
五雷轰顶老舍《龙须沟》:“要是我从中赚一个钱,天上现在有云影,教我五雷轰顶。”
仆仆亟拜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以礼相待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俭不中礼《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倨傲无礼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傲慢少礼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傲慢无礼《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先礼后兵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克己复礼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八拜为交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八拜之交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冒名顶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分庭伉礼《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升堂拜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卑礼厚币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卑辞厚礼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博文约礼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圆顶方趾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彼非圆顶方趾、父母所生之民耶?”
复礼克己《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夔龙礼乐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妄尘而拜
家无常礼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家长礼短《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